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风水古诗伴我一日闲

风水古诗伴我一日闲

晨起观山

清晨六时,推窗见远山含黛,忽忆起《葬书》中"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"之句。青灰色云岚缠绕山腰,恰似古人所言"藏风聚气"的天然格局。院中老槐新叶滴露,恍若郭璞《青囊书》里"草木荣华滋硕"的吉兆。取毛边纸临摹山水时,墨迹在宣纸上晕开,竟与东坡"江云漠漠桂花湿"的意境暗合。

午间探溪

正午沿溪而行,见三处水口回转,想起《水龙经》"水见三弯,福寿安闲"的记载。溪中青石排列如北斗,莫非应了杨筠松《撼龙经》"星辰照地灵"的说法?掬水洗面时,惊起三只白鹭,恰应了风水古诗中"三禽戏水"的祥瑞之象。坐在千年樟树下嚼饭团,树影婆娑间仿佛看见曾文辿在《青囊序》里描绘的"天光下临,地德上载"。

暮时品茗

日落时在八角亭煮茶,紫砂壶嘴吐出的白气与西山晚霞相接,暗合《雪心赋》里"阴阳交融成太极"的意象。茶汤在盏中形成的漩涡,竟与赖布衣《催官篇》记载的"罗星守水口"格局相似。忽有晚风穿亭而过,檐角铜铃作响,恍若白居易《池上篇》中"忽闻风水古,顿觉形神清"的现场演绎。

夜读有感

灯下翻看《地理辩证》,发现古人早将山水化作诗句。朱熹"问渠那得清如许"暗合水法要义,王维"行到水穷处"契合寻龙诀窍。最妙是李杜诗篇,李白"飞流直下三千尺"写尽来龙气势,杜甫"窗含西岭千秋雪"道明朝案之理。原来千古诗文与风水之道,俱是中国人观察天地的智慧结晶。

今日方知:风水非玄学而是环境学,古诗非辞藻而是地理志。当现代人困于钢筋水泥时,何不效法古人"相其阴阳,观其流泉",在山水间重拾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