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静夜思的秋夜独思日记

《静夜思》的秋夜独思日记

十月十五日 戌时三刻 月华如霜

推开木窗的刹那,李太白那句「床前明月光」倏然撞入心头。原来千年前的月光与今夜并无二致,都是这般澄澈如水,将窗棂的影子拉成长长的诗行,斜斜落在青砖地上。秋风挟着桂子残香穿堂而过,竟把书案上的宣纸卷起一角,仿佛催促我记录下这《静夜思》笼罩的夜晚。

疑是地上霜

幼时读诗总不解「疑是地上霜」的妙处,直至此刻才恍然——那并非视觉的误差,而是心境的投射。白昼里喧闹的市声褪去后,月光果真带着沁骨的凉意,在石阶上凝成虚幻的霜华。忽然记起晨间母亲来电,说故乡新稻已收,老屋檐下添了燕巢。指尖抚过冰凉的窗台,忽然懂得诗人为何由月光联想到寒霜,原来乡愁本就是种沁入骨髓的凉,纵使身披重衾亦难驱散。

举头望明月

檐角悬着的月轮被薄云揉碎又聚拢,像极了旧宅天井里那口青瓷碗中晃动的糖水。忽然想起唐人皆爱望月,张九龄见「海上生明月」,王建看「今夜月明人尽望」,而太白独选「举头」之姿。今人赏月只消抬眼便是,却鲜少体会那种从案牍劳形中猛然惊觉、亟待与明月对话的急切。此刻学着古人仰首,颈椎发出细微声响,忽然惊觉这动作竟带着朝圣般的庄重。

低头思故乡

云影掠过月面的刹那,二十载故乡光阴在心底翻涌。巷口蒸糕的炊烟是否还缠绕着槐花甜香?石桥下可仍有赤足小儿追逐流萤?现代人惯用影像记录风景,却忘了诗人才是最精妙的摄影师——「低头」这个收束的姿势,将浩渺天地间的愁思凝成一滴墨,坠在心头便染开整幅山水。手机相册里存着无数故乡照片,竟都不及此刻闭目时浮现的零碎片段鲜活。

夜风渐起时合窗,月光却从缝隙里漏进几缕,恰似诗魂穿越时空的造访。忽然惊觉《静夜思》的魔力不在辞藻,而在那种人类共通的怅惘。千年间明月轮回照耀过无数游子,每道月光都是串联古今的银弦,轻轻拨动便响起绵绵不绝的回音。今夜的我不曾饮酒,却醉在这片李太白凝视过的月光里,终于明白:所谓故乡,原是藏在基因里的月光密码,总在某个寂静时刻突然破译,让人猝不及防地沉溺。

中秋节日记500字七年级

中秋节日记500字七年级 篇1 今天,我们迎来了中秋节,在这天,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,比如:放孔明灯祈福、赏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等等。中秋节又称作团圆节,在这天月亮会比平时圆,人们也要吃圆圆的月饼。看圆圆的月亮,圆圆的月饼代表了团圆的意思。在这天,在外打工的游子都会带着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心情回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