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晨起遇龙诗
清晨整理旧书时,泛黄的《唐诗选辑》中忽然滑落一页,拾起见是李峤《龙》:"衔烛耀幽都,含章拟凤雏。西秦饮渭水,东洛荐河图。"这二十字如闪电劈开记忆——十年前祖父教我念这首诗时,曾说龙是能"含章凤雏"的祥瑞。
1.1 诗句里的龙影
诗中"衔烛耀幽都"的意象令我怔忡。烛龙衔火照彻幽冥的传说,在《山海经》里早有记载,此刻却因这句诗变得鲜活。想起去年在山西博物院见的汉代龙纹铜镜,镜钮正是口衔灯盏的蟠龙造型,与诗句形成跨越千年的互文。
二、登楼望龙气
午后携诗册登临城楼,恰逢春雨初歇。远处山岚蒸腾如白龙饮涧,忽然领悟到杜甫"斯须九重真龙出"的意境。云缝间漏下的阳光,竟似李白"天马来出月支窟"中描绘的龙鳞金辉。
2.1 龙与节气之思
今日恰值惊蛰第三候,"龙抬头"的民俗在北方尚存。农谚云"二月二,龙抬头",这让我想起韦应物《龙潭》:"石激悬流雪满湾,五龙潜处野云闲。"古人将自然现象诗意化的智慧,比现代人用"积雨云"的冰冷定义更富生命力。
三、夜读品龙髓
入夜重读《文心雕龙》,这部以龙喻文的巨著开篇即言:"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?"刘勰将文章比作"腾蛟起凤"的神物,恰与白日所读李峤诗形成呼应。烛光摇曳中,韩愈《龙移》的句子浮现:"天昏地黑蛟龙移,雷惊电激雄雌随。"
忽闻窗外雷声隐隐,春雨再至。这巧合令我想起苏轼《登州海市》中"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"的句子。古人观龙,实则是观照自身对超验力量的想象。此刻雨幕中的城市灯火,不正是新时代的"衔烛耀幽都"吗?
四、结语
枕畔《唐诗三百首》翻在李白《蜀道难》:"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"。一日龙诗之旅,让我看见传统文化中龙意象的流动与变迁。从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到现代龙舟竞渡,这个虚拟生物始终承载着华夏族群的集体无意识。或许正如李商隐《龙池》所云:"龙池赐酒敞云屏,羯鼓声高众乐停",我们都需要在喧嚣时代,保留几分对神秘事物的诗意想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