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青州的古诗日记:寻踪李清照的故乡

青州的古诗日记:寻踪李清照的故乡

今日得闲,翻开那本泛黄的《漱玉词》,一缕墨香仿佛穿越千年,将我引向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——青州。这个地名,因无数动人的古诗而熠熠生辉,尤其是那位“千古第一才女”李清照,她与丈夫赵明诚曾在此隐居十余载,留下了“归来堂”的佳话和无数璀璨词章。心之所向,行必能至。于是,一场以青州的古诗为指引的朝圣之旅,就此展开。

一、 清晨,云雾中的范公亭

抵达青州时,天刚微亮。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,远处山峦叠翠,云雾缭绕。我的第一站是范公亭公园。此处是为纪念北宋名臣、文学家范仲淹而建。虽范公主政青州时间不长,但其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胸襟,早已化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蕴。亭台楼阁掩映在古木之中,湖水碧绿如镜,倒映着飞檐斗拱。我漫步其间,耳边仿佛响起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。欧阳修曾任青州知州,他的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,虽写于滁州,但此情此景,又何其相似?青州的山水,自古便是诗人灵感的源泉。

二、 午后,归来堂前的遐思

午后阳光正好,我来到了青州古城内的李清照纪念祠。这里仿建了当年的“归来堂”。站在堂前,院中竹影婆娑,静谧安然。我想象着千年前,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此整理金石古籍,品茗论诗的情景。“赌书消得泼茶香”,那是何等的风雅与恩爱。《如梦令》中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”的少女欢愉,或许就诞生于青州某处溪亭之畔;而后期那沉郁顿挫的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,其悲怆的底色中,是否也夹杂着对青州这段安稳岁月最深切的怀念?青州于她,是乱世中的桃源,是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。这里的每一块砖石,似乎都浸润着古诗的韵脚。

三、 黄昏,驼山下的凝望

傍晚时分,我登上了青州城南的驼山。夕阳为巨大的山体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,远处的云门山“寿”字依稀可见。凭栏远眺,整个青州城尽收眼底。古代,这里是齐鲁大地的重镇,车马络绎,商贾云集。无数诗人行经此地,留下诗篇。或许李白曾在此豪饮,杜甫曾在此忧叹。山风拂过,带来松涛阵阵,仿佛是大自然在为那些传世的诗句伴奏。我闭上眼,努力将眼前的一切与记忆中的文字对应。“青州”二字,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,而是由无数古诗编织成的、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坐标。

四、 夜话,笔墨间的永恒

入夜,下榻于古城一隅的客栈。窗棂外,灯笼高挂,晕开一片柔和的光。我在灯下重新摊开日记本和诗词集,白日的所见所感如潮水般涌来。青州的魅力,不仅在于其秀美的风光,更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尤其是那些历经岁月冲刷而愈发闪光的古诗。它们记录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,也塑造了青州的灵魂。通过这次旅行,我深刻地体会到,真正的“读懂”一首诗,需要脚步的丈量、眼睛的观察和心灵的共鸣。青州,因为这些古诗而被铭记;而这些古诗,也因为青州这片土地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。

合上日记,心满意足。这一日,我循着古诗的脉络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青州,再见,你的古诗,我已珍藏于心。

...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,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。 李清照形...

背景介绍:《醉花阴》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。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,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。 李清照形单影只,居室寂静,再不闻评诗论文、查书赌茶、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。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 诚,以寄相思。《声声慢》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。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、远离故乡、丧失丈夫的灾祸;在南 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,她丢失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