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
秋夜独坐庭院有感
今夜推开窗时,忽见阶前凝着细密的露珠,在月光下泛着碎银般的光泽。杜甫那句「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」蓦地浮上心头,像一片羽毛轻轻扫过记忆的琴弦。
一、露珠里的童年
记得儿时在皖南乡下,每逢白露节气,祖母总在天蒙蒙亮时唤我起床。竹叶尖缀着的露水会打湿布鞋,我们踩着湿润的田埂去采带露的棉花。那时露水是甜的——祖母总这么说,而我真会俯身去舔草叶上的晶莹,凉丝丝的带着青草香。
如今钢筋森林里的露,终究少了些泥土气。空调外机滴落的水珠算不得露,就像超市冷藏柜里的蔬菜,永远带着塑料薄膜的隔阂。
二、月光下的旧书信
案头摊着父亲上周寄来的信,信纸透着晒干的艾草香。他说老宅的桂花今年开得迟,但香气比往年更浓烈,想必是等着中秋团圆时再倾尽芬芳。信末照例附着半阙词:「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」。
忽然想起故乡的月总是格外大,金灿灿地悬在马头墙的飞檐上。城里的月光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,唯有露水依旧忠实地在子夜凝结,像无数小小的镜子,映照着每个游子破碎的乡愁。
三、白露为霜时
天气预报说明日降温,白露将转为霜降。忽然惊觉离家竟已十度春秋,当年祖母用棉布接的晨露烹茶,父亲在月下讲的吴刚伐桂,都成了记忆标本里封存的琥珀。
此刻院角的蟋蟀忽然鸣叫起来,露水正悄悄爬上晾衣绳。我决定明天去买个粗陶罐,学着古人「收清露以酿花醴」。或许当陶罐盛满白露那日,便是收拾行囊归乡之时。
生日和中秋节同一天文案
3.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生日与中秋撞期,就好像故乡亲切的呼唤和成长的脚步同时迈进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明月照亮了我长大的路,也勾起浓浓的思乡情,这感觉不就像久别重逢般激动吗?解释:这句诗写尽了对故乡的思念。生日遇上中秋,一方面是自己迈向新一岁,一方面是和家人共赏明月。这双重的意义,如同温暖的炉火,既照亮成长,又慰藉心灵,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