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雨天的书——周作人散文叙事

雨天的书——周作人散文叙事

一、雨丝与墨痕

清晨醒来,便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。这雨从昨夜下到今朝,竟没有片刻停歇的意思。我本计划出门访友,见此情景也只得作罢,倒不如学周作人先生那般,在雨天寻些闲适的趣味。取出一本毛边纸的册子,磨了墨,却又不急着写什么,只是望着窗外被雨洗得发亮的梧桐叶出神。

“雨天总是这么安静,仿佛整个世界都浸在一种淡淡的忧郁里。这种忧郁却不使人悲伤,反叫人觉得安宁,好似万物都找到了应有的归宿。”

笔尖在纸上划过,留下深浅不一的墨迹。我想起周先生在《雨天的书》自序里说的话:“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,因为是冬天了,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,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。”这般细腻的观察,非有闲情逸致者不能道也。

二、茶烟与书卷

沏了一壶龙井,看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犹如生命重新苏醒。水汽氤氲中,取下周先生散文集,随手翻到《故乡的野菜》一篇。文中写荠菜、马兰头、黄花麦果,都是极平常的物事,经他笔下一点染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

雨声渐大,敲在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我忽想起幼时在乡下,每至雨天,祖母便不许我外出,只得在廊下看她补衣裳。针线在布料间穿梭,雨点在屋檐滴落,两种声音交织成最温柔的催眠曲。如今祖母已逝去多年,那雨声却依旧如故,叫人不由得生出“物是人非”的感慨。

雨中文思

周作人先生最妙处,在于能将最平凡的日常写出滋味来。一片野菜,一碗粗茶,经他描写便成天地。他的文字不像鲁迅那般犀利,也不似徐志摩那般浪漫,而是如细雨润物,悄无声息地浸入读者心田。这种风格,恰与雨天气质相契合——不张扬,却持久;不激烈,却深刻。

三、雨中止境

午后雨势稍歇,偶有微风拂过,带来湿润泥土的清香。我续写日记,记录这难得的闲适时光。现代人总是太忙,忙得忘了如何生活。殊不知真正的生活,正在这些看似无用的琐事之中。

周作人写道:“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,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,生活才觉得有意思。”雨天的价值,或许就在于它强迫我们停下脚步,去体验那些平常被忽略的美好。

雨又渐渐大了起来,敲窗声愈加密集。我合上日记本,看墨迹未干的字迹在纸上晕开淡淡的影子。忽然明白,为什么周先生如此钟情雨天——因为这雨天最能照见一个人的本心,最适宜与自己坦诚相见。

天色向晚,雨声依旧。我在日记末页写下:愿常保此心,不为尘世喧嚣所扰,如周作人先生般,于平凡处见真章,于细微处得大道。雨声潺潺,如是良辰,最宜读书作文,最宜返观自照。

...著有散文集《自己的园地》、《雨天的书》、

题目中给出的四个关键信息均准确无误:1.原名"周櫆寿"是周作人的本名 2.字"启明"为其常用字号 3.籍贯"浙江绍兴"与其兄鲁迅一致 4.所列三部散文集均为其代表性作品 5.《自己的园地》体现其"美文"主张,《雨天的书》展示闲适风格,《知堂回想录》是其晚年重要著作。所有信息完全匹配,故判断为正确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