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夜独坐,听风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孤独
潮湿的窗棂与不肯停歇的雨
深夜十一点十七分,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铁皮屋檐上。我蜷缩在沙发角落,膝盖抵着冰凉的玻璃窗,看路灯把雨丝照成金色的牢笼。空调显示23℃,却总觉得有寒气从脚底漫上来——这大概就是孤独的体温。
咖啡杯沿的指纹漩涡
马克杯里残存的咖啡早已冷透,杯壁上重叠的指纹像某种神秘的密码。第三十七次点亮手机屏幕,通知栏空空如也。社交软件的红点提示原来也会疲倦,连它们都选择在这个雨夜沉默。
忽然想起去年同样的雨夜,电话那头传来《月光奏鸣曲》的琴声。你说正在教学生弹这首曲子,抱怨升降记号总让小孩子皱眉头。此刻雨水拍打窗面的节奏,竟与记忆中走调的琴音微妙重合。
冰箱马达的叹息
厨房传来冰箱启动的嗡鸣,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。这个200升的金属箱子比我热闹,至少它还有周期性运作的伴侣。打开冷藏室,过期三天的酸奶、半颗干瘪的柠檬、两听未开封的啤酒——像极了被遗忘在时间角落的我自己。
阳台绿萝的生存哲学
暴雨中的绿萝在窗台疯狂抽枝,新生的气根试图抓住根本不存在的支撑物。植物学家说这是求生本能,我却觉得它像极了深夜发朋友圈又秒删的现代人。我们都擅长用无意义的生长,来掩饰无人应答的窘迫。
雨势渐弱时,远处传来垃圾车收运的哐当声。这个城市总有人在黑夜工作,如同总有人在天亮前失眠。手指在起雾的玻璃上画了个笑脸,水珠顺着弧线滚落下来——原来孤独,也会流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