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侃惜谷:一穗稻香里的光阴札记
晨起观稻
五更天微明时,我提着灯笼行至田间。露水凝在稻穗尖上,像缀了满地的星子。弯腰拾起遗落的谷粒,指尖触到秋凉的湿润——这让我想起陶侃惜谷的典故。昔年他见人弃稻穗于道,必正色训诫:"稼穑艰难,岂容轻弃?"如今我掌中这三十七粒稻谷,在朝阳下泛着琥珀色的光。
谷仓记事
午后整理粮囤,发现去年封存的陈谷竟无半粒霉变。竹席上晒着的新谷与旧粟泾渭分明,却同样饱满。忽然记起《晋书》载陶侃"见人持未熟稻,侃问用此何为,人云行道所见,侃怒曰:'汝既不佃,而戏贼人稻!'"。此刻西风穿堂而过,新谷沙沙作响,仿佛在应和千年前的叹息。
暮省三则
- 卯时炊米,量水较昨日减半合,饭香不减
- 修缮脱粒农具,用桑皮绳代铁钉固定
- 教幼子辨识稗草,稚子竟能辨七分
灯下随想
油灯将尽时重读《陶公治家格言》,"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"字迹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。窗外秋虫鸣叫忽密忽疏,恍惚见陶公执穗立于月下。今人谓节俭为吝啬,却不知惜物即是惜福。今日所拾谷粒已用青布包好悬于梁上,来年春播时,当以这些种子为始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