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闻雷古诗有感:春雷惊梦日记

闻雷古诗有感:春雷惊梦日记

壬寅年三月初七 雷雨夜

窗外忽闻雷声隆隆,如天公擂鼓,惊破深夜寂静。电光划破云层时,蓦然想起白居易《闻雷》中“瘴地风霜早,温天气候催”之句,披衣而起,见雨打芭蕉的剪影在窗棂上摇曳,竟与千年前诗人听雷的心境悄然重合。

一、雷声中的时空对话

唐代宗大历年间,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所作《闻雷》,以“震霆初骇听,击电忽窥牖”开篇,此刻雷光电闪映照书案,仿佛看见诗人握着颤抖的毛笔,在宣纸上留下墨痕淋漓的愤懑。古籍记载当时“冬雷震震夏雨雪”乃异常天象,而今科学虽解其谜,但雷声轰鸣时人类最原始的敬畏依然未变。雨声渐密时,忽觉这震耳欲聋的雷鸣,原是古今文人共同的精神图腾——李商隐“飒飒东风细雨来”的缠绵,陆游“夜阑卧听风吹雨”的悲壮,皆在今晚的雷声中交织回响。

二、春雷唤醒的记忆脉络

雷声渐疏时翻检旧籍,发现古人闻雷竟有诸多仪式。《礼记·月令》载仲春之月“雷乃发声”,天子需率三公九卿“祀高禖以祈子”,而民间则存“雷神诞辰”祭祀传统。最动人当属《周易》震卦象辞:“洊雷,震。君子以恐惧修省”,此刻雷声如钟磬叩心,令人不禁自问:今日可曾虚度光阴?可曾辜负这震雷惊蛰的生机?忽然明白古人何以将雷声与天道伦常相连——这破开混沌的巨响,本就是自然最庄严的训诫。

三、雷雨后的澄明之境

凌晨三刻,雷声渐远,唯余雨滴叩檐的余韵。重读白居易结句“且喜历夷险,同人甘苦俱”,忽有所悟:诗人闻雷时感怀的不仅是个人际遇,更是对众生疾苦的悲悯。此刻城市在雨后焕然一新,远处传来清洁工扫除积水的声音,恍然惊觉这雷雨从来不曾偏私——它既惊破深闺梦境,也敲打游子心扉;既滋润稻田千亩,也淋湿街角乞丐的薄衫。正如杜甫所言“雷霆空霹雳,云雨竟虚无”,自然伟力终将逝去,唯有人间烟火长存。

晨光微熹时合上日记,雷声已化作云层深处的闷响。忽然想起《闻雷》末句“明朝踏青去,骑马入烟芜”,不觉莞尔——千载轮回,春雷惊梦后,人类总是在废墟中重生,在惊醒后前行。这或许就是闻雷古诗永恒的启示:雷霆不是终结的判词,而是新生的序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