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相思·一重山,两重山——秋日思乡日记
十月初九 寒露初降 北风渐起
晨起推窗,见远山层叠,忽然想起李后主那句「一重山,两重山。山远天高烟水寒,相思枫叶丹」。这北地的秋色,竟与词中景象如此契合。站在宿舍阳台眺望,教学楼的红色砖墙在晨曦中泛着暖光,更远处是蜿蜒的燕山山脉,一重又一重,确实如词中所写,山外有山,天外有天。
来北京求学已是第三年,每逢秋深,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。南方的家乡此刻应当还是桂子飘香的时节,而这里已是落叶纷飞。记得离家前,母亲总在院子里晒桂花,说是要酿桂花酒,待我年假回去时便能尝到。可这两年都因种种缘由未能归家,那坛桂花酒想必是越陈越香了。
午后·图书馆的沉思
下午在图书馆翻阅《南唐二主词笺注》,看到对这首《长相思》的解析:「此词以山峦叠嶂、水阔天长写相思之绵长,以枫叶赤红写相思之炽烈」。忽然鼻尖一酸——这何尝不是游子对故乡的相思?那些重峦叠嶂,既是真实的山水,也是归途的阻隔。
翻开笔记本,里面还夹着去年母亲寄来的枫叶。家乡的枫叶不如香山红叶闻名,却是我记忆中最鲜艳的红。母亲在信里写:「院里的枫树又红了,你爸说比去年更艳些,可惜你看不到。」当时读信时不觉得怎样,今日重读,却每个字都沉重起来。
夜阑·月下的独白
今夜月色很好,让我想起词的下阕:「菊花开,菊花残。塞雁高飞人未还,一帘风月闲」。校园里的菊花确实开了又谢,北雁南飞已有阵子,而归期仍遥不可及。
视频时母亲问起北京是否下雪,我说还未,但天气确实冷了。她絮絮地叮嘱添衣,又说做了新的棉拖鞋等我回去穿。父亲在一旁插话:「家里一切都好,专心读书。」他们从不言思念,却每个眼神、每句话语都在说想念。
忽然明白,千古以来的相思之情大抵相通。李后主思的是故国,而我思的是故园;他望见的是「山远天高烟水寒」,我见到的是燕山连绵接天际。这种情感穿越时空,在不同的心灵中激起回响。
熄灯前,我将那枚枫叶书签夹回日记本,写下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明日期待阳光好些,能给家里寄些新拍的秋色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