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重游马嵬坡感怀日记

重游马嵬坡感怀日记

壬寅年七月初三 薄阴微雨

晨起薄雾未散,独行至马嵬坡。青石阶湿滑如鉴,两侧古柏森然垂露,恍若千年前泪痕未干。此地因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而永镌史册,今立于残碑断碣间,犹闻霓裳羽衣曲碎玉裂帛之声。

一、遗址寻踪

唐杨贵妃墓冢苔痕深重,汉白玉栏杆刻满后人题咏。有老妪兜售线装诗集,泛黄纸页间"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"字迹洇染如血。东北角仿唐亭台新漆刺目,与出土的唐代碎瓦残砖形成诡谲对照。考古现场围栏系着密密麻麻的祈愿绸带,红绸缠绕着灰褐土层,竟似历史伤口结痂处绽出的新鲜血肉。

二、诗魂徘徊

在诗廊驻足良久,见李商隐"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"刻石被游人摩挲得温润如玉。忽有穿汉服的少女吟诵郑畋《马嵬坡》:"玄宗回马杨妃死,云雨难忘日月新。"清越嗓音惊起柏树间的乌鸦,黑色羽翼划破雨雾时,仿佛看见《长生殿》里唐明皇的幡幢仪仗在云端若隐若现。

残碑尚记霓裳舞,废井犹传锦袜香。最是伤心驿路柳,年年折尽送斜阳。

三、历史镜鉴

博物馆展出的唐代鎏金银香囊仍在玻璃柜中匀速旋转,当年系于贵妃腰间的精巧机关,如今成为物理学教材里常提的"陀螺仪原理"范例。科技与浪漫在此诡异交融,恰如安史之乱中奔逃的皇室车队——华美舆辇与溃兵血污、荔枝清甜与尸骸腐臭、海誓山盟与白绫三尺,皆在这方寸之地激烈碰撞。

暮色四合时登上观景台,远处现代高速公路车流如织,而脚下的马嵬坡沉默如亘古的休止符。忽然领悟这地名在关中方言里本作"马尾坡",因地形如马尾巴得名,却在历史转折处被命运改写笔画,让"嵬"字山崖般压住了盛唐的繁华春梦。

归途雨势转急,车窗上水痕纵横如泪。手机弹出新闻:某地又发现唐代墓葬群。千年光阴在此刻折叠——我们始终在挖掘、解读、凭吊,而马嵬坡永远矗立在真实与虚构的裂隙间,用黄土掩埋的真相,滋养着比真相更永恒的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