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重游故人庄:一首古诗唤醒的乡村记忆

重游故人庄:一首古诗唤醒的乡村记忆

一、偶遇诗篇

整理旧书时,泛黄的《唐诗三百首》中忽然滑落一张书签,正落在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那页。"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..."轻声诵读间,二十年前那个飘着稻香的盛夏午后,突然在记忆里鲜活起来。

过故人庄·孟浩然

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
二、诗中的故乡

我的童年是在赣北的小村庄度过的。记得每到暑假,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祖父去"老槐树庄"做客。那里的陈爷爷总会提前蒸好新麦馒头,屋檐下挂着风干的腊肉,后院的井水冰着自家种的西瓜。

诗中"绿树村边合"的景象,与我们村口那排百年的枫杨树完美重叠。树干上深深的沟壑里,总躲着鸣叫的知了。而"青山郭外斜"分明就是村后那座卧牛山,夕阳西下时,整座山会镀上金红色的轮廓。

三、消逝的田园

去年清明回乡,发现老槐树庄已变成开发区。陈爷爷家的青砖小院,如今是闪着玻璃幕墙的电商产业园。站在曾经捉过泥鳅的田埂上,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那句"把酒话桑麻",但举目四望,只剩收割机在远处轰鸣。

记忆里的场景与古诗的意象不断交织:祖父用粗糙的手掌教我辨认稻穗的饱满度,就像诗中"话桑麻"的闲适;傍晚炊烟升起时,全村飘散的柴火香,比任何香水都更令人心安。这些碎片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,成了最珍贵的收藏。

四、心中的重阳约

忽然读懂最后那句"待到重阳日"的深意。诗人知道纯粹的田园终将消逝,所以要用约定对抗时间。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:今年重阳,要带女儿去仅存的古村落,让她尝尝现摘的茱萸,看看真正的"场圃"。

合上诗集时,窗外正飘着雨。恍惚看见童年的自己戴着荷叶跑过田埂,身影渐渐与那个"邀我至田家"的诗人重叠。我们都在用文字,守护着终将远去的故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