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——秋日菊事日记
十月十九日 晴 微风
晨起推窗,忽觉秋风飒飒,凉意袭人。院中那几丛菊花竟在一夜之间悄然绽放,金灿灿的花朵缀满枝头,在朝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。忽然想起陶渊明那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心中顿生感悟,便取出纸笔,欲记下这秋日里的菊事。
一、东篱采菊
提着竹篮来到东边的篱笆下,但见菊花开得正盛。花瓣层层叠叠,有的金黄如旭日,有的洁白似霜雪,还有几株紫菊显得格外矜贵。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带露的花朵,指尖触到冰凉的花瓣,鼻尖萦绕着清苦的香气。这香气不似桂花的甜腻,也不似梅花的冷冽,而是一种带着药味的清芳,闻之令人神清气爽。想起李商隐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洽洽黄”的咏菊诗,果然形容得恰到好处。
二、品菊三味
午后将采摘的菊花铺在竹筛上晾晒,母亲说要制成菊花茶。闲来无事,便搬了藤椅坐在廊下,捧读《陶渊明集》。读到“芳菊开林耀,青松冠岩列”时,抬眼望见院中松菊相映的景致,不禁会心一笑。菊花在中国文人心中,从来不只是花卉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陶渊明爱菊,爱的是其“怀此贞秀姿,卓为霜下杰”的品格;元稹咏菊,咏的是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”的孤高。
傍晚时分,母亲端来新沏的菊花茶。白玉茶碗中,干菊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仿佛重获新生。茶汤浅黄清亮,入口微苦,回味甘甜。父亲说菊花可明目清火,在这干燥的秋日最是相宜。忽然明白,菊之味,不仅是花香、茶香,更是一种生活之味——淡泊如菊香,先苦后甜如菊茶。
三、南山之思
日落时分,信步至后院小丘。极目远眺,西山在暮霭中若隐若现。虽非陶公所见之南山,然心境相通。菊花之所以为历代文人推崇,或许正因为其能引人进入这种“悠然”之境。不争春色,不媚俗艳,在众芳摇落的深秋独自绽放,这种淡泊与坚守,在当今浮躁世间尤为珍贵。
归而记之,忽忆起《红楼梦》中黛玉咏菊的诗句“一从陶令平章后,千古高风说到今”。菊花穿越千年,依然在每一个秋天如期绽放,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,也如这花香一般,代代相传,永不消散。
窗外的菊影在月光下摇曳,明日该是要霜降了。菊能傲霜,人当如何?思之,思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