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莲曲·夏日记趣
七月十五日 晴
晨光熹微时,我便随姑母的乌篷船荡入荷塘。船桨划开碧波,惊起几只白鹭,正如李白《采莲曲》所咏“日照新妆水底明,风飘香袂空中举”。姑母轻哼着古老的采莲谣,棹歌互答之声惊散了叶底游鱼。
莲塘晨曲
菱叶萦波荷飐风,荷花深处小船通。这千亩荷塘原是明清时的古莲池,莲蓬个大饱满,莲瓣可入药,莲子是城里茶楼订的珍品。我们戴竹笠穿蓑衣,手指在层层叠叠的荷叶间翻飞采摘,露珠簌簌滚落襟袖,惊起蛙声一片。
莲乡旧事
歇晌时姑母说起曾祖母的往事:旧时采莲女须唱完九九八十一首采莲曲才能出嫁,其中最妙的是《竹枝词》变调: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”她粗糙的手指拂过莲蓬,忽然轻声唱起来,眼角的皱纹像极了风过的涟漪。
暮归小记
日头西斜时,船舱已堆满青莲蓬。归途见晚霞染红整片荷塘,恍若王昌龄笔下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”的幻境。几只蜻蜓立在初绽的红菡萏上,正是杨万里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的景致。岸边的孩童用荷叶作伞,笑声惊破了暮色。
今夜整理莲蓬时,忽闻邻船传来笛声,吹的竟是《采莲曲》古调。烛光里挑灯写作,墨香混着莲香,竟不知今夕何夕。这千年未变的采莲风情,或许就藏在每颗莲子的清苦回甘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