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采桑古诗里的春日闲思

三月廿三·晴

晨起推窗,忽见院角那株老桑树抽了新芽,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。这让我想起昨日读到的汉乐府《陌上桑》:"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"恍惚间,仿佛看见千年前的采桑女子正挎着竹篮从诗句里走来。

桑荫下的遐想

午后搬了藤椅坐在桑树下,斑驳的光影在笔记本上跳动。古人采桑是为养蚕缫丝,而今我却在采撷文字。罗敷"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"的精致,与现代人随手抓个塑料袋的匆忙形成奇妙对比。忽然有蚂蚁沿着树干行军,它们是否知道这株桑树曾见证多少《采桑度》里"冶游采桑女,尽有春闺意"的婉转情思?

古今桑语

翻检《古诗源》,发现采桑题材竟占十余首。从"罗敷善蚕桑,采桑城南隅"的勤劳,到"春林花多媚,春鸟意多哀"的感伤,桑叶始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。现代都市里难觅桑田,但阳台上栽的桑葚盆栽今年居然结了果,紫红的浆汁染红了指尖,倒应了范成大"桑叶尖新绿未成,桑葚红熟挂枝轻"的意境。

暮归时特意绕道老城墙,
砖缝里倔强生长的野桑树,
正在风中背诵那些
被遗忘的采桑古诗。

突然明白为何古人总将桑与时光相连——桑叶由嫩绿转深绿再枯黄,恰似人生三叠。而此刻掌心的新叶,正带着《十亩之间》"桑者闲闲兮"的从容,将千年诗意轻轻续写在我的日记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