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饮太白诗,月下独酌记
癸卯年仲秋廿三夜
今夜月色极好,澄澈如练,清辉漫洒于庭前石阶,恍若铺了一层薄霜。案头恰置一本《李太白集》,信手翻至《月下独酌》篇,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”之句蓦然撞入眼帘。心头忽起一念,何不效仿古人,亦对月小酌一番?虽无花间雅境,但阳台一角,有绿植数盆,倒也清幽。
遂取柜中藏了许久的一坛桂花酿,另备一小瓷杯。启封时,一股混合着桂花甜香与粮食醇厚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,顷刻间便萦绕满室。我素来酒量浅薄,平日仅是浅尝辄止,今夜却不知为何,竟生出几分“但愿长醉不愿醒”的豪情来。或许是因这月色太美,又或许是因太白诗中那旷达孤高的意境太令人神往。
第一杯:邀月
依着太白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韵致,我亦郑重地将第一杯酒洒向月光笼罩的空中,权作敬奉天地与这位千年前的酒中仙。酒液划出一道细微的银弧,迅速没入夜色,唯留清香几缕。此一杯,饮下的是一种仪式,是对一种洒脱生活姿态的向往。酒味初入口时微甜,继而一丝辛辣顺着喉舌蔓延开,胃里顿时暖烘烘的。抬头望月,它仿佛真的接受了我的邀请,变得愈发皎洁明亮,沉默地与我相对。
第二杯:忘忧
“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”太白之酒,是为浇灭万古愁,是为抵达物我两忘之境。我小口啜饮着第二杯,酒意已微微上涌,脸颊泛起热意。日间琐碎的烦恼——工作的滞涩、人情的微澜——竟真的在醇厚的酒香中渐渐模糊、淡去。周遭世界开始变得轻盈而富于诗意,风吹叶动的沙沙声,听来也似自然的低语。我似乎略微触碰到了诗人所言“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”的边界,那是一种暂时的、珍贵的超脱。
第三杯:得趣
及至第三杯下肚,醉意更浓,身子轻飘飘的,思绪却异常活跃,仿佛挣脱了所有束缚。我忽然理解了“醉后各分散”的深意,并非离散,而是精神在醉意中获得的绝对自由。我不再仅仅是在阳台喝酒的现代人,思绪已飞越时空,与月、与影、与诗中那片花间达成了奇妙的和解与共舞。这醉,并非昏聩,而是另一种极致的清醒,它让我得以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自身与生活,于微醺中得大趣味。
酒尽,人微醺。月光依旧清明地照着。合上书页,我心中充满了一种平静的欢愉。此番“醉饮”,虽不及太白万分之一的豪情与才情,却真切地让我透过诗句,体验了一场与古人精神的邂逅。醉意渐消,但那份由诗与酒共同赐予的、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,想必会长留心中。此夜甚好,值得一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