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迟子建散文精选》中的北国四季日记
今日重读《迟子建散文精选》,忽觉自己仿佛用她的眼睛,重新凝视了这片黑土地上的四季轮回。窗外的风呜咽着,像极了她在《北方的盐》中描写的那些“带着咸味”的冬日气息,我决定提笔,为这平凡的一天留下印记,一如她笔下那些深沉而温暖的生活切片。
晨起·冬日的肃穆
清晨六点,天色仍是一片混沌的铅灰。哈尔滨的冬天总是来得急切而持久,寒气透过窗缝钻入屋内,让人想起迟子建在《白雪的墓园》里写的:“寒冷是一种味道,一种能嚼出棱角的味道。”我裹紧毛衣,煮上一壶红茶。热水滚沸的声音,是这寂静早晨唯一的伴奏。她散文中那些对北方严冬的刻画——冻僵的河流、雪覆盖的原野、冰窗花的神秘图案——此刻不再仅是文字,而是我窗外真实的世界。玻璃上凝结的霜纹,恰似她所描述的“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”,每一笔都写着生命的坚韧与等待。
午间·人间的烟火
正午时分,阳光勉强穿透云层,在雪地上投下淡淡的光斑。我去集市买菜,摊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红薯与炒栗子的甜香混杂在冷空气中。这场景令我想起《亲亲土豆》中那些充满泥土气息的描写:“生活总是这样,在最平凡处藏着最深的暖意。”卖豆腐的老伯双手冻得通红,却笑着递给我一块热乎乎的豆浆,他说:“姑娘,天冷,趁热喝。”这般质朴的温情,恰是迟子建文字的核心——她从不回避苦难,却总能在凡俗点滴中挖掘出人性的光亮。归途上,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,啄食着残雪下的草籽,生生不息的模样,仿佛她笔下那些“在严寒里歌唱生命”的意象。
午后·记忆的角落
下午整理旧物,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。照片里的祖父站在麦田中,笑容憨厚。迟子建在《原始风景》中写道:“记忆是条河,我们都在其中打捞遗失的月光。”北方人的记忆,总与土地紧密相连。祖父曾说过,每一粒麦子都是土地的儿女,要敬畏地收获,感恩地食用。这种对自然与传统的敬畏,贯穿了迟子建的散文世界。她写大兴安岭的森林、写额尔古纳河的流水、写那些逐渐消失的村庄,并非怀旧,而是记录一种生存的哲学——人如何与天地共生,如何在变迁中守住内心的根。我摩挲着照片,忽然明白她的文字为何如此动人:因为它们从不漂浮于生活之上,而是深植于北国的泥土之中,呼吸着普通人的欢喜与哀愁。
黄昏·光影的絮语
日落时分的天空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,夕阳将雪地染成淡淡的橘粉。我坐在窗前,读着她那篇《灯祭》——关于父亲、关于失去、关于一盏灯如何照亮黑暗。“光的存在,是为了证明黑夜并非永恒。”她这样写道。北方的黄昏短暂却浓烈,如同她散文里的情感,克制之下涌动着巨大的能量。远处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,偶有行人踩着积雪嘎吱作响地走过。这些日常景象,在迟子建的笔下被赋予了诗的重量:它们琐碎,却构成生活的全部;它们寂静,却回荡着时代的脚步声。
夜思·文字的温度
入夜后,城市渐渐安静下来。台灯下,《迟子建散文精选》摊开在桌面,纸页间仿佛还留着印刷墨香。她写寒冷,却让人感到温暖;写离别,却教人学会珍惜;写死亡,却赋予生以更崇高的意义。合上书时,窗外飘起细雪,无声无息地覆盖着大地。我想,这就是日记的意义——并非记录惊天动地的事件,而是捕捉那些易被忽略的瞬间,正如迟子建所做的那样:在北国的风雪中,为我们保存下一粒粒炽热的盐,它们融化后,便是整个海洋的滋味。
这一天因她的文字而不同。原来,最伟大的散文不在远方,就在我们俯身即可触摸的生活里。
迟子建的散文(精选11篇)
迟子建的散文 篇1 我回到故乡时,已是晚秋的时令了。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,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,他们身披落叶,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。小城的集市上,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,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。窗外的河坝下,草已枯了。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,一朵都寻不见了。母亲侍弄的花圃,昨天还花...
《迟子建散文》读书笔记
《迟子建散文集》已读完月余,总想写点读后感,可一时总找不出时间。今天稍有点时间,突然又改变了主意。只想把当时的旁批作一整理。想必那才是最直观、最真实、最有意义的感想。于是录下,以供交流。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,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地活跃。《鲁镇的黑夜与白天》旁批:思想的源头是...
迟子建散文三篇
迟子建散文三篇 迟子建散文(3)【泥泞】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,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。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,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,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,纤柔地飘落 到大地上,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。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,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,看着教堂...
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
人有时会处于黑暗之中,但我坚信:无论黑暗多么可怕,总会有人将光明迎来!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痕迹,一个出生于中国最寒冷的北极村的纯真女子,她的文笔可谓“惊天动地”像雾岚一般。 我最爱的一篇文章《时间怎样地行走》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喜欢爱墙上的挂钟,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。她喜欢在各种时间做各种不...
《迟子建散文精选》读后感合集
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范文(精选 6 篇)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 来看看吧。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1 中国文学里是不会缺少散文 的,正如天上的银河,绝不会缺少星星。我也不绝不会缺少 一本好书的,正如手中的这本《迟子建散文》。 纵观全书,若论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,无疑便是这 篇《时间是怎样地行走》...
《迟子建散文》读后感14篇
上完了课,在如大蒸笼一般的办公室里打开了这本《迟子建散文集》,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样,心慢慢随着那熟悉的文字风格而沉静下来。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丽的是那篇《伤怀之美》,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:我走出室内温泉,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。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,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。试想...
迟子建经典散文
迟子建散文:阿央白 它是如此安然地出现在我面前——阿央白。晨光弥漫了空悠悠的山谷,它面朝着鸟声起伏的山谷,把它那惊世骇俗的美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面前。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便是它了——阿央白。它是一尊刻有女性生殖器的石窟,据说是白族先民原始崇拜的特殊雕刻。它同周围石窟中的菩萨、南诏国王及侍从、...
迟子建散文700字读后感5篇
比如:《中国北极的天象》、《女人与花朵》、《鲁镇的黑夜与白天》等,既以女性独特的视角,阐述了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变化,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沧海一粟的哲理。 迟子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。她在写小说之余所写的散文,是真情的流露。读者很容易用心灵去感觉、触摸、沟通和接近一个真实的她。她是孤独的,又是安静的...
迟子建散文读后感(4篇)
迟子建散文读后感(4篇) 第1篇:800字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是前不久舍友推荐给我的。 以前高中时曾经听说过她,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,感觉无比亲切。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,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,但又不完全是,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的丑小鸭。当有一天,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...
2024年《迟子建散文集》读后感
《迟子建散文集》读后感 1 我想迟子健应该是一位游者吧,从杭州西子湖,再到鲁镇,沈阳胡宫,大兴安岭,巴黎等等,他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他所踏过的所有的土地上,更留在他地文字上。有时,她见过的地方多了,感触也会有不同,在《光明于低头的一瞬》中,她在俄罗斯的教学里,看到大师的壁画,可这不是主内容,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