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的周日记300个字:团圆与烟火中的温暖时光
除夕夜的团圆饭
大年三十的傍晚六点,全家人围坐在圆桌旁,桌上摆满了妈妈忙碌一整天的成果:红烧鱼象征年年有余,金黄的年糕寓意步步高升。窗外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,电视里春晚的开场音乐隐约可闻。我偷偷数了数,整整十二道菜,奶奶笑着说这是"月月红"的讲究。爸爸给每个人倒了半杯桂花酿,连我也有份,甜丝丝的酒香混着蒸腾的热气,在玻璃窗上凝成一片水雾。
守岁的秘密约定
表弟拉着我在阳台上放仙女棒,火星像蒲公英般四散开来。我们约定要守岁到天亮,可不到十二点他就开始小鸡啄米似的点头。大人们给压岁钱时,我发现每个红包背面都写着不同的祝福语,三叔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。新衣服口袋里不知何时被塞满了瓜子糖果,摸起来沙沙作响。
初一的庙会见闻
清晨被舞狮的锣鼓声吵醒,街口已支起连绵的红色帐篷。捏面人的老爷爷手指翻飞,转眼就做出齐天大圣;糖画摊前围满孩子,铁勺流淌的麦芽糖在石板上画出腾飞的龙。我举着棉花糖穿过人群,突然被拉进跳竹竿舞的队伍,差点踩掉新鞋。午后在城隍庙求了支上上签,解签的瞎子婆婆说我今年会遇到"文曲星",妈妈立刻多塞了二十元香火钱。
返程时路过小学操场,看见几个男孩在放"窜天猴",爆竹拖着长长的尾巴冲上云霄,在湛蓝的天空炸开一朵金盏菊。突然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总说"年味淡了",原来不是烟花不够亮,而是我们长大了。这三百字的周日记,记不下奶奶包在饺子里的硬币叮当响,记不完邻居张阿姨送来的腊梅幽香,但那些温暖的碎片,会在记忆里持续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