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散文日记:雨窗下的独白
一、晨雨初歇
清早是被雨声唤醒的。不是盛夏骤雨那般噼里啪啦的喧闹,而是初秋特有的淅淅沥沥,像谁家的姑娘低眉信手拨弄箜篌,弦弦掩抑声声思。推窗时恰逢雨势渐收,唯余檐角断断续续的滴水声,敲在青石板上迸溅成细碎的水晶。
窗台那盆茉莉被洗得翠色欲滴,凝着水珠的叶片微微颤动,仿佛还沉浸在方才那场雨的余韵里。最有趣的是那片卷曲的新叶,兜住一汪雨水,俨然成了天然的酒盅,盛着秋日酿造的琼浆。
二、茶烟书影
沏了杯陈年普洱,看褐红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漾开圈圈涟漪。水汽氤氲中忽然想起《陶庵梦忆》里那句"林下漏月光,疏疏如残雪",虽此刻无月,但茶烟袅娜升腾的模样,倒与文中月色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案头杂记三则
其一见砚台边斜搁的毛笔,锋毫仍带着昨夜临帖时未净的墨痕,墨香混着茶香竟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其二瞥见书页间夹着的银杏书签,还是去年深秋在母校捡的,如今叶脉依然分明,只是边缘微微卷曲,像时光留下的指纹。其三注意到玻璃镇纸下压着的明信片,威尼斯水城的倒影在雨日光线里显得格外忧郁。
三、街景拾遗
午后雨完全停了,便撑伞出门。沥青路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水膜,倒映出行道树的枝桠和匆匆掠过的云影。穿校服的少年骑着单车驶过,车轮碾过水洼溅起银铃般的水声,书包侧袋插着的彩虹铅笔摇摇晃晃,像束跃动的光。
便利店门口蹲着只三花猫,正优雅地舔着爪掌。见到人也不躲,反而歪着头打量伞尖滴落的水珠,琥珀色的瞳孔里盛着整个雨后的世界。老板娘笑着递来小鱼干时,猫儿才娇声应和,尾音转了三转,带着江南水汽的温软。
四、夜灯琐思
晚间整理旧物时翻出高中日记本,牛皮纸封面已微微泛黄。2015年4月某页用铅笔写着:"今日月考数学最后大题未解出,但走廊海棠开得正好。"不禁莞尔——原来那时的自己早已懂得,生活的答案从来不止在习题册里。
雨夜笔记
台灯在稿纸上投下暖黄的光晕,钢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窗外偶尔的滴答声形成二重奏。突然明白轻散文之"轻"并非轻薄,而是举重若轻的从容。就像此刻雨丝承载的不是重量,而是天空对大地绵长的思念;就像文字承载的不是辞藻,而是灵魂向世界温柔的剖白。
墨水瓶映着摇曳的灯影,恍惚间仿佛看见无数个提笔书写的夜晚在光影中重叠。从少年时矫揉造作的强说愁,到如今试图用文字捕捉生活本真的模样,原来都是在学习如何举重若轻地活着。
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,轻叩窗棂似在回应方才的思绪。合上日记本时忽然觉得,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值得被文字温柔包裹,如同今夜雨幕温柔包裹着这座城市的万千灯火。
优秀记叙散文800字
优秀记叙散文800字 篇一这一路真好 夜色把城市的轮廓变成一张湿涎般的纸,路灯像一排排急促的眼睛,一眨不眨地盯着我。这一路走来,确实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顺,但我偏偏要说,这一路真的好。或许是因为在路的尽头,逐渐清晰的,是那个愿意奔跑、愿意错撞、愿意把自己擦亮再撞一次的人。放学后走在巷子口的石板路上,脚步回声像打了一拍鼓点...
《树》《北方》读书笔记主旨并说出诗中意象有那么
作品名:《树》;类型:现代诗/散文诗的形式混合。简述:以一棵树为核心,将四季更替、岁月流转、家园与记忆交织成一条隐形的时间线。树既是物理的存在,也是情感的载体,承载着童年的阴影、家人之间的情感羁绊,以及对根与归属的持续追问。主体部分:感悟与意象的展开 一打开文本,第一眼不是树的枝叶,而是树影...
八年级采访作文
”她眼波流转,似溪水潺潺:“从前学生争抢数学习题,如今散文诗集频频借出——时代在书页间呼吸。”追问中,我紧咬线索:“数字浪潮汹涌,纸质书岂非孤岛?”她微笑如暖阳:“屏幕冰冷文字,纸页却有体温。你看那角落的《红楼梦》,学生总摩挲着黛玉葬花的段落,泪痕洇湿纸缘。”对话间,相机捕捉她抚书的剪影,...
关于我小学语文的一切作文
那些笔画编织的网,捕尽了天地万象——从斜阳西下的悲凉,到春风拂面的欢愉。少年懵懂,竟不知语文非止工具,而是灵魂的驿站。课堂内外,言语成了利刃。作文课上,我握紧铅笔,字迹歪斜如幼驹蹒跚。一次写“家”,笔下却涌出火炉的暖意与争吵的裂痕;日记本里,委屈化作墨点,倾诉如涓流注入荒原。渐渐地,稚拙的文...
你好初中作文是什么文体
日记体宛如轻盈的羽毛,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翻飞。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,只借日期与天气的轻纱,捕捉生活的瞬间。单篇日记如露珠般纯净,记录一次登山的喘息;多篇串联则如溪流汇集,情感的潮汐在时间的岸线涨落。中考场上,几则短记便能勾勒认知的蜕变,从困惑到顿悟,笔触下流淌着不加修饰的真实。说明文和应用文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