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——记一次难忘的离别》
2023年10月15日 晴
今天重读李白的《赠汪伦》,那句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突然让我想起上周与挚友小林的分别。原来古人早已道尽人间最真挚的情谊,纵使跨越千年,这份感动依然鲜活。
一、潭水与目光的交叠
那日车站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晚霞,像极了诗中的桃花潭水。小林坚持要帮我拎行李到检票口,她低头整理我背包带子的动作,让我想起汪伦踏歌相送的画面。现代人早已不兴吟诗作别,但她反复叮嘱“到了发消息”的嗓音里,分明藏着同样的牵挂。
二、手机里的现代踏歌声
列车启动时,手机突然震动。是小林发来的视频——她竟召集了我们读书会的朋友,在站台外齐声唱起我们最爱的《友谊地久天长》。镜头有些晃动,但那些挥舞的手臂分明是电子时代的踏歌,让我在时速300公里的列车上瞬间红了眼眶。
“突然明白李白为何用潭水丈量情谊,水的深邃恒久,恰似真心能穿越时空的重量。”
三、藏在快递里的桃花
今早收到她寄来的包裹,除了一盒家乡糕点,竟有支桃花标本。便签上写着:“潭水会结冰,桃花年年开”。我突然懂了,古人将情感物化在自然意象里,或许正是因为知道:具体的物件会消散,但共同记忆中的桃花潭,永远荡漾着清澈的情谊。
此刻窗台桃花标本在夕阳中投下淡影,我拍下照片发给小林,配文正是:“纵使相隔千里,犹记踏歌时”。原来最好的告别诗,从来不需要刻意创作,它活在每个珍重彼此的瞬间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