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贾平凹美文杂志投稿

贾平凹美文杂志投稿:秋日乡村日记

一、晨雾中的村庄

清晨五点半,鸡鸣声穿透薄雾。我披衣起身,推开斑驳的木窗,看见整个村庄裹在乳白色的雾气里,像浸在牛奶中的核桃。屋檐下的蛛网缀满露珠,折射出细碎的光。

1. 灶台烟火

母亲佝偻着腰往土灶里添柴,火苗"噼啪"舔着铁锅底。红薯粥的甜香混着松木燃烧的气息,在厨房梁柱间缠绕。二十年了,这口老灶台熏黑的砖缝里,还藏着我的童年。

二、晌午的麦场

日头爬到杨树梢时,晒谷场铺开金色的海浪。王老汉用木锨扬起麦粒,秕糠在阳光下形成金色的尘雾。他的影子缩成脚边一团,像棵晒蔫的老玉米。

2. 碾盘往事

石碾盘上的凹痕更深了,当年我和春霞在这里偷吃新麦,被她娘拿着笤帚追了半个村子。现在碾盘边堆着化肥袋子,塑料薄膜的反光刺得人眼睛发酸。

三、暮色里的对话

傍晚在井台遇见拄拐的三叔公,他咧着缺牙的嘴笑:"后生,城里楼房有咱村口的歪脖树高不?"没等我回答,他又自言自语:"昨儿夜里听见老槐树哭哩,怕是又要走人了。"

暮色渐浓时,拖拉机"突突"声从远方传来。几只麻雀飞过电线杆,天空被切割成破碎的蓝格子。我忽然想起贾平凹先生写的:"乡村正在变成记忆的标本。"这页日记,或许能成为标本盒里的一片羽毛。

写完最后一个字,煤油灯芯"啪"地爆了个灯花。窗外,银河正缓慢地流过屋顶。

【美文选粹】2017年上海卷:贾平凹《相思》

【美文选粹】2017年上海卷:贾平凹《相思》【美文选粹】2017年上海卷:贾平凹《相思》 编者寄语 纳兰性德词作有言:“一往情深深几许?深山夕照深秋雨。”而小小的黄蛉正是地质学家心底最深沉的温柔。文中地质学家身处苍茫沙海之中,献身科研报国,在素色的时光中他种下思念的种子,种子发芽,枝叶蔓延,延伸到千里外苏州的夜晚、苏州的丛竹。...

美文欣赏:贾平凹《我的老师》阅读过程指导+练习(附参考答案)

美文欣赏:贾平凹《我的老师》阅读过程指导+练习(附参考答案)作者简介 贾平凹,本名贾平娃,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,中国当代作家,中国作协副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,陕西省作协主席。1973年,开始发表作品。1975年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1982年起,从事专业创作。1986年,出版长篇...

老舍、贾平凹笔下的中秋美文

老舍、贾平凹笔下的中秋美文北平(běi pínɡ)最美的时候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。天气正好不冷不热,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。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,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。天是那么高,那么蓝,那么亮,好似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(rén men):在这些天里,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...

老舍、贾平凹笔下的中秋美文

中秋的月亮在贾平凹的文字里,像是一个神秘的智者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。 要是我们想从他们的笔下汲取些关于中秋的灵感,不妨这么做。如果是像老舍描写的那般城市中秋,咱们可以把自己的小窝好好布置一下。不用多么奢华,就像那些平凡但充满爱的家庭一样。摆上几盘水果,不用全是昂贵的进口货,本地...

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贾平凹《玻璃》素材

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,去了却没看到他。我决意再等一阵,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。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,玻瑞装嵌,还未完工,正有人用白粉写“注意玻璃”的字样。 吃过一壶茶后,我回到了家。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,反复解释他是病了,不能赴约,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