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知章的古诗有哪些——春日回乡日记
一、乡途所思
清明前夕,我踏上了返回浙东老家的旅程。高铁窗外,江南春色如卷轴般展开,忽然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”。这位一千三百年前的乡贤,用二十八字的《咏柳》道尽了春的生机。查阅资料可知,贺知章存世诗作虽仅二十余首,却篇篇珠玉,除耳熟能详的《回乡偶书二首》外,还有《采莲曲》《题袁氏别业》等佳作,其诗风清新豁达,似这窗外春风般不着雕饰。
二、老屋偶得
午后在老宅整理旧物,竟在曾祖父的桐木书匣中发现泛黄的《唐诗笺注》。小心翻至贺监诗篇,见《回乡偶书》旁有朱笔批注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——此间沧桑非经年不得体味。”忽然理解贺知章三十六岁离乡八十六岁归里,五十载宦海浮沉后,为何能用如此平白语句道尽人生况味。他的诗从不用奇崛意象,就像《答朝士》中“鈒镂银盘盛蛤蜊,镜湖莼菜乱如丝”,寻常食材在他笔下都浸染着乡愁。
三、镜湖寻迹
翌日特往鉴湖(古称镜湖)拜谒贺公祠。舟行碧波上,想起《采莲曲》中“莫言春度芳菲尽,别有中流采芰荷”。撑船的老伯笑道:“贺监老爷的诗,我们划船人都会唱两句哩!”原来真正的好诗,早化作橹声欸乃融进水乡血脉。在纪念馆见到日本遣唐使带回的《贺秘监集》影印本,方知他的《晓发》诗“故乡杳无际,明发怀朋从”曾在奈良时代被嵯峨天皇亲手抄录。诗人之伟大,原不在于作品多寡,而在于穿越时空的力量。
四、柳岸归途
临别时折一枝河岸新柳夹在笔记中。贺知章最妙处在于将人生感悟凝练成自然意象,譬如《回乡偶书其二》的“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”——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,尽在潋滟水光间。归途列车上看手机,恰见某平台热议“贺知章的古诗有哪些”,人们罗列着《题袁氏别业》的“主人不相识,偶坐为林泉”,讨论着《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》的巨丽气象。忽然莞尔:诗篇会消失,诗心却长存,就像这春风年复一年染绿江南岸,总有人会在柳条拂面时,想起那位金龟换酒的诗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