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读借箭古诗有感日记

读《借箭》古诗有感

十月二十三日 星期三 晴

今日语文课,老师讲解了一首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古诗,诗云:“一天浓雾满长江,远近难分水渺茫。骤雨飞蝗来战舰,孔明今日伏周郎。”短短二十八字,却似一幅恢弘画卷在眼前展开,让我心潮澎湃,久久不能平静。

放学归家,脑海中仍不断回想着诗中描绘的场景。那“一天浓雾满长江”的迷蒙,不正是诸葛亮深谋远虑的绝佳掩护吗?他通天文、识地理,早已算定三日後江上必有大雾,这才敢立下军令状。这并非侥幸,而是基于丰富知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。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学习,是否也能像孔明一样,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,而非死记硬背?

智慧与胆识的较量

诗中“骤雨飞蝗来战舰”一句,生动刻画了箭矢如雨点般飞向草船的惊险场面。然而,在这危急关头,诸葛亮却能“醉卧舱中”,这份泰然自若,源于对计策万无一失的绝对自信,更是超凡胆识的体现。他不仅骗过了多疑的曹操,更让一心刁难的周郎心服口服。这启示我,面对挑战和难题时,除了需要知识储备,更需锤炼一颗沉着冷静的强大内心。真正的智慧,是知识、勇气与从容的结合。

“孔明今日伏周郎”,一个“伏”字,道尽了智慧的胜利。周瑜的刁难本想显示自己的高明,却不料反成了衬托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背景板。这并非人与人之间的简单争斗,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、基于智慧和谋略的征服。它告诉我们,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,并非直接的对抗,而是运用智慧寻找巧妙的、双赢甚至多赢的方法。诸葛亮既从对手处“借”得了十万支箭,圆满完成任务,又避免了内部冲突,保全了孙刘联盟的大局,这才是大智慧的体现。

古为今用的思考

“借箭”的故事,远不止是一个历史传奇。它的核心精神——“借力打力”、“资源整合”,在当今社会依然极具价值。学习上,我们善于“借”鉴优秀同学的方法和老师的指导;生活中,我们懂得“借”助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共渡难关;未来工作中,更要学会“借”势时代发展、团队合作的力量。诸葛亮的“借”,是主动的、创造性的,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困境中开辟新路。这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正是我们最需要从这首古诗中汲取的宝贵财富。

夜深了,合上书本,那江上的浓雾与箭雨仿佛仍在眼前。一首《借箭》古诗,带给我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关于学习、关于处世、关于成长的深深思考。愿我也能拥有那般智慧与从容,在人生的江河中,勇敢驾驭自己的航船。

关于草船借箭的诗句

关于草船借箭的诗句 一、心怀妒忌诸葛亮,当面立下军令状。借助鲁肃来相助,草船借箭谢丞相。 二、神机妙算诸葛亮,临近大雾坐草船。船上射箭飞如雨,雾散才知上了当。 三、心怀妒忌设陷阱,草船借箭计谋出。为期三天箭借到,神机妙算惊叹服。 四、嫉贤妒能设陷阱,知人善任准备全。草船借箭计划妙,神机妙算胜周郞。内容来源于:关于...

借箭古诗拼音版,古诗牛朗诵

借箭古诗拼音版,古诗牛朗诵 草船借箭 [ cǎo chuán jiè jiàn ]三国典故,表现诸葛亮有胆有识,才智过人。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,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,要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。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,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,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,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