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余华的散文《落叶》有感:一个秋日的沉思日记
一、与《落叶》的邂逅
今日霜降,天气骤然转凉。清晨醒来,窗外已是一片金黄,秋风萧瑟,卷起无数落叶,在空中打着旋,最终归于尘土。此情此景,让我不由得想起书架上那本余华的作品集,尤其是其中那篇令我时常回味的名作——《落叶》。我重新坐下,在渐浓的秋意中,再次细细品读这篇散文,心中涌起万千思绪,遂提笔记录,以此作为对这个深秋的献礼。
二、余华笔下的生命哲学
余华的散文《落叶》,早已超越了单纯景物描写的范畴。他并未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去堆砌秋景的凄美,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,观察并叙述着落叶的旅程。在他的笔下,落叶不再是伤春悲秋的符号,它们“像是完成了某种使命”,从枝头“坦然”地飘落。这种叙述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平静与接纳,仿佛在说,生命的消亡并非一场悲剧,而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环节,是“回家”的一种方式。他写道:“它们没有哀愁,只有疲倦后的安详。”这种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洞察,击碎了我以往对秋天固有的哀伤情绪,转而引导我去思考生命更为宏大的命题——我们来自何处,又将归于何方?这种哲学层面的叩问,正是余华文字的力量所在。
三、落叶与我的记忆回响
合上书页,我望向窗外。一片梧桐叶恰好落在我的窗台上,叶脉清晰,如同掌纹。余华的散文《落叶》中的画面与眼前的景象重叠,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院子。儿时,每到这个季节,父亲总是不急着清扫满院的落叶,他说那是树送给大地的礼物,让它们再多待一会儿。那时我不懂,只觉得踩上去沙沙作响甚是好玩。如今,父亲两鬓也已染上秋霜,如同这飘落的树叶,正缓缓走向生命的另一个阶段。余华的文字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。那些关于离别、关于时间、关于亲人的片段,随着纷飞的落叶,一幕幕在脑海中重现。原来,每一片落叶的背后,都藏着一段故事,都连着一个人生。
四、在飘零中寻找确幸
既然凋零不可避免,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?余华在他的散文中给出了暗示:意义或许就在于这飘落的过程本身。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,在铺满落叶的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美得令人窒息。孩子们欢笑着奔跑,踢起一簇簇金色的叶片,他们的喜悦是如此真实而炽热。我忽然明白,生命的壮美不仅在于春夏的繁盛,也在于秋冬的沉淀与牺牲。就像余华所观察到的,落叶的飘零是为了滋养来年新的生机。它教会我们珍惜当下,珍惜眼前人,珍惜每一个还能感受到阳光和微风的瞬间。这是一种在认识到人生终极虚无之后,反而生发出的、更为坚实和积极的热爱。
五、尾声:致每一个秋天
感谢余华,用他的散文《落叶》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沉思的契机。秋天不再只是一个季节的代名词,它因这篇文字而变得厚重,充满了思辨的色彩。这片片落叶,是时间的信使,是生命的注脚。它们悄无声息地告诉我们,无论曾经多么高高在上,终将回归土地的怀抱,而在这之中,唯一重要的,是我们如何度过从枝头到地面的这段旅程。愿我们都能像余华笔下那片安详的落叶,坦然面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,在飘零中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,最终从容地、无愧地,融入大地母亲的怀抱,等待下一次的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