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读书古诗词日记:一日书香,一梦千年

读书古诗词日记:一日书香,一梦千年

晨起·开卷有得

清晨醒来,窗外微雨淅沥,恰是读书的好光景。泡一盏清茶,取一册《唐诗三百首》置于案头,随手翻至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,轻声诵读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字句如清泉淌过心间,仿佛看见千年前的诗佛漫步林间,衣袂沾着松露,足音惊起宿鸟。读古诗词最妙处,便是这般瞬间的穿越——雨声是现代的,诗境是古代的,而心灵却在两者间自由往返。

午后·品茗论诗

午后雨歇,阳光透过纱帘洒在书页上,斑驳如金。重读苏轼的《和董传留别》,尤其爱那句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忽然想起昨日与友人争论:当今时代读书何用?此刻恍然有悟。读诗虽不能换得锦衣玉食,却能滋养一种澄明心境。当众人追逐潮流时,你自能在诗词里寻得一方山水,这种精神富足,恰是“气自华”的真谛。合上书卷临窗而立,见楼下孩童奔跑嬉戏,忽觉东坡先生所言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正是读书赋予的定力。

夜读·烛影摇红

夜深入静时,最适合读李商隐。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”这样的句子,在白日喧嚣中难免被辜负,唯有在静夜灯下,才能品出那份深彻的怅惘。忽然电灯闪烁数下竟熄灭了,翻出许久未用的蜡烛点燃。烛光摇曳中,诗行仿佛活了过来,字句在墙上投下翩跹暗影。此刻读杜牧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”,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真切。原来读诗需要某种仪式感,需要慢下来,让时空交错,让心灵与古人共鸣。

日暮·掩卷长思

临睡前整理今日所读,在日记本上抄录晏几道的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。想起白日在公司遭遇的烦扰,此刻竟觉如云烟过眼。读书古诗词的妙处,就在于它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你一个答案,或是一种慰藉。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,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智慧,每次重读都有新得。正如清人张潮在《幽梦影》中所说:“少年读书,如隙中窥月;中年读书,如庭中望月;老年读书,如台上玩月。”人生阶段不同,读诗的感受亦层层深化。

熄灯卧榻,窗外雨声又起,脑中回荡着陆游的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。期待明日晨光中,再与新的诗篇相遇。这大抵就是读书古诗词的乐趣——永远有惊喜在下一页等待,永远有古人如知己般守候在时光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