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观田家古诗

《观田家古诗》日记:一场穿越千年的田园对话

2023年10月15日 晴

一、晨起读诗

清晨推开木窗时,檐角麻雀正啄食昨夜晾晒的谷粒。翻开泛黄的《全唐诗》,韦应物的《观田家》突然从纸页间苏醒:"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始。"二十个字像一串露珠滚落心田,恍惚间听见千年前犁铧破土的声响。

1.1 古诗里的春耕图景

诗人笔下"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"的忙碌场景,与窗外李大伯驾着播种机的身影奇妙重叠。铁皮机械取代了青铜农具,但土地依然保持着相似的呼吸节奏——拖拉机轰鸣恰似当年的春雷,化肥袋堆叠处依稀可见"仓廪无宿储"的旧影。

二、田间行走

午后踩着田埂去往村东的麦地,鞋底沾满紫云英的碎瓣。三五个农人正在给冬小麦追肥,他们弯腰的弧度与敦煌壁画《耕作图》里的曲线如出一辙。突然读懂"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"的深意——现代田家虽通了自来水,但老张叔还是习惯让牛犊饮那口百年古井。

"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"——这句诗像根麦芒扎在心上。作为拿着稿费的书生,我笔记本里歪斜的字迹,如何配得上他们犁沟般整齐的劳作?

三、暮色沉思

晚霞给粮仓镀金时,看见小卖部门口散落的啤酒瓶。突然想起诗中"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"的田家,如今他们也会在微信群里讨论玉米期货价格。千年变迁中不变的是,土地永远用最质朴的语言书写着生存哲学——就像古诗里那场"微雨",至今仍在滋润着我的键盘。

3.1 现代田园启示录

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画着绿色航线,电子屏显示着土壤墒情数据。当"田家"变成"新型农业经营主体",我们更需要《观田家古诗》这样的文化基因,让数字时代的耕作依然保持着"秉耒欢时务"的诗意内核。

合上日记本时,月光正漫过联合收割机的钢铁轮廓。那些被古诗淬炼过的目光,终将教会我们如何凝视这片永远年轻的土地。

)

《观田家》注音译文赏析

《观田家》注音译文赏析观田家 【唐】韦应物 wēi yǔ zhònɡ huì xīn yì léi jīnɡ zhé shǐ 微雨 众 卉新,一雷 惊 蛰始。 tián jiā jǐ rì xián ɡēnɡ zhònɡ cónɡ cǐ qǐ 田 家几日 闲,耕种从 此起。 dīnɡ zhuànɡ jù zài yě...

韦应物的观田家古诗合集

(4 分。每点 1 分, 答出两点给 3 分) 【赏析】: 《观田家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作的一首田园诗歌。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 五言古诗,是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真实写照。抒写了诗人对贫苦的劳动 人民的同情心,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。自惊蛰之日起,农民就没有“几 日闲”,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...

【写景的诗句】观田家原文_翻译和赏析_韦应物古诗

【写景的诗句】观田家原文_翻译和赏析_韦应物古诗 观田家 朝代:唐代 作者: 原文:微雨众卉崭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丁壮俱两党,场圃亦就辨。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晴。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来闾里。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解 作者:...

【写景的诗句】观田家原文_翻译和赏析_韦应物古诗

【写景的诗句】观田家原文_翻译和赏析_韦应物古诗 观田家 朝代:唐代 作者:韦应物 原文: 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 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 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 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 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 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 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 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作者:...

诗词田家原文合集

田园诗之《观田家》原文翻译及赏析 【田园诗之《观田家》原文翻译及赏析】原文注 释、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观田家 唐代: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 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 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 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 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 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 方惭不耕者,禄食...

描述种田的古诗词

描述种田的古诗词 1. 《观田家》唐·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2. 《悯农二首》唐·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...

写农忙的古诗

写农忙的古诗有《观刈麦》、《悯农二首》、《农家》、《观田家》、《田上》等。1.《观刈麦》唐代白居易: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2.《悯农二首》唐代李绅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3.《农家》唐代颜仁郁:半夜呼儿趁晓耕,羸牛无力渐艰行。时人不识...

描写农村繁忙的古诗

一.描写农村繁忙的古诗 一、宋·范成大《夏日田园杂兴·其七》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赏析: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。这虽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,却颇有特色。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,诗人用清爽的笔调,对农村初夏时的紧急劳动气氛,作了较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