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路难·旅途古诗词中的山水印记
一程山水一程诗
清晨整理行囊时,背包侧袋滑出一本泛黄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扉页上还沾着去岁敦煌的沙粒。忽然想起李白"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"的诘问,指尖摩挲着诗句,恍然惊觉这十年漂泊,竟是与古人隔着千年在对话。
陇西道上的月光
列车穿过河西走廊时,窗外戈壁的轮廓让我想起王维"大漠孤烟直"的苍劲。去年在阳关遗址的黄昏,当地老者用方言吟诵"劝君更尽一杯酒",沙枣树的剪影斜斜映在烽燧残垣上,那一刻突然懂得什么叫"西出阳关无故人"——现代人的孤独与盛唐诗人的怅惘,原来在时空中早有共鸣。
注: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写生时,岩层褶皱里藏着王昌龄"青海长云暗雪山"的意境,赭红色山体在夕照中宛如燃烧的诗行。
江南雨中的平仄
梅雨季的绍兴,乌篷船摇碎鉴湖的倒影。船娘哼着越剧小调,恍惚与陆游"细雨骑驴入剑门"的韵律重叠。沈园粉墙上的《钗头凤》,墨迹被雨水晕染成忧伤的涟漪,让人想起纳兰性德"风一更,雪一更"的羁旅愁思。
巴山夜雨的启示
重庆青旅的深夜,暴雨敲打铁皮屋顶。翻看李商隐"何当共剪西窗烛"的诗句,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在羁旅中写下不朽篇章——流动的风景会发酵情感,异乡的灯火能淬炼文字。就像此刻长江混着嘉陵江的水纹,正在窗下编织新的诗笺。
后记:归途飞机上重读杜甫"星垂平野阔",云海下的城市灯火如星子坠落。终于明白旅途古诗词是永不熄灭的灯塔,照着所有在路上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