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的古诗罗隐:春日偶得与蜂为伴的日记
晨光中的邂逅
清晨推开窗,一缕阳光斜斜地洒在书桌上,恰好照亮了那本翻开的《罗隐诗集》。"不论平地与山尖,无限风光尽被占"的诗句跃入眼帘,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细微的嗡嗡声——几只金黄的蜜蜂正在院角的桂花树上忙碌。
忆罗隐《蜂》有感
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?
千年一问犹在耳,今朝得见采蜜员。
薄翼轻振穿花去,金腰低俯汲香还。
忽觉诗家非虚语,字字皆从自然间。
午后的观察
吃过午饭,我搬了藤椅坐在廊下。那些小精灵后腿沾着厚厚的花粉团,像穿着蓬松的灯笼裤。它们每访一朵花,都会用前足仔细清理触角,这让我想起罗隐笔下"无限风光尽被占"的描写——原来这"占"字里,包含着如此严谨的工作态度。
蜂群启示录
- 分工协作:侦查蜂、采蜜蜂、守卫蜂各司其职
- 精益求精:每只蜂每天仅能酿造1/12茶匙蜜
- 无私奉献:工蜂寿命仅月余,终生为群体劳作
暮色里的沉思
夕阳给蜂箱镀上金边时,养蜂人老张来查看蜂群。他告诉我,这群意大利蜜蜂能飞到五公里外采蜜。"就像罗隐说的,真是'无限风光尽被占'啊!"老人笑着拍拍蜂箱。我突然明白,诗人写的不仅是蜂,更是天下劳动者的缩影。
看着归巢的蜂群,想起去年在建筑工地见到的工人们。他们安全帽下的汗珠,与蜜蜂翅膀上的露水何其相似?"为谁辛苦为谁甜"的追问,穿越千年依然叩击人心。
夜读新得
晚间重读《蜂》,发现第三句"采得百花成蜜后"最耐寻味。百花之蜜需经反刍、挥发、扇风等多道工序,正如人生阅历需要沉淀转化。合上诗集,窗外月光如水,隐约还有晚归的蜂鸣。这平凡的一天,因与罗隐的诗、与这些小生灵的相遇而变得丰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