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儿不食人间仓,采得百花成蜜后
——春日观蜂日记
清晨推开窗棂时,一缕裹着槐花甜香的风突然撞进怀里。院角那株老槐树不知何时已缀满白花,更引人注目的是花丛间金黑相间的身影——三五成群的蜜蜂正忙碌地穿梭其间,翅膀振动发出细微的嗡鸣,像谁在轻轻拨动春天的琴弦。
一、初遇采蜜客
搬来竹凳坐在树下细看,发现每只蜜蜂都带着特定的节奏。它们先悬停在花苞前用触角轻点,六只脚像精巧的梳子般刮过花蕊,后腿渐渐鼓起透明的花粉囊。这让我想起罗隐那句"采得百花成蜜后",原来那甜蜜要经历如此繁琐的采集。有只蜜蜂突然停在我袖口,透明的翅膀映着晨光如琉璃,腹部绒毛上还沾着淡黄的花粉。
二、甜蜜的哲学
观察愈久,愈觉蜜蜂像微型哲学家。它们践行着"蜂儿不食人间仓"的生存智慧——不掠夺储存,而是永恒地创造。每朵花只取微量花粉却不伤其根本,这种节制比人类高明太多。当它们从虞美人飞向蔷薇时,翅膀划出的弧线仿佛在书写某种古老契约,与花朵达成生生不息的约定。
三、暮色中的启示
日影西斜时,蜂群渐渐散去。最后几只工蜂仍执着地检查每朵花,后腿沉甸甸地坠着金黄的收获。忽然领悟到李商隐"青女素娥俱耐冷"的意境,这些小家伙何尝不是在用短暂的生命酿造永恒?归巢前,有只蜜蜂在晾衣绳上稍作停歇,阳光下它像一颗坠落的星星,而它携带的花粉,将成为另一片星空的种子。
合上日记本时,指尖沾了槐花蜜般的夕照。那些震动翅膀的小生命教会我:最甜的蜜,永远来自最勤恳的耕耘与最温柔的索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