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的古诗《浮萍》随想:一场关于漂泊与扎根的日记
2023年10月15日 阴雨
清晨推开窗,发现昨夜暴雨在院角积水处留下几片浮萍,青翠的圆叶边缘还挂着水珠,让我忽然想起萍的古诗中那句"浮萍本无根,漂泊天地间"。这小小的植物,竟成了今日思绪的引子。
一、浮萍与漂泊者的镜像
坐在书桌前,钢笔尖在纸面洇开墨痕,像极了浮萍在水中晕开的绿色。诗人笔下无根的浮萍,何尝不是现代人的写照?去年此时我刚从北方南下,行李箱轮毂在高铁站咔嗒作响,与诗中"随波千万里"的意象重叠。电子邮箱里积压的租房合同、社保转移单,都是当代漂泊者的锚点。
记得在某个加班的深夜,写字楼落地窗倒映出我啃面包的影子,突然理解为何萍会用"聚散如萍踪"形容人世无常。我们这些都市浮萍,连根须都带着WIFI信号。
二、水面下的暗涌生机
午后雨势渐歇,我蹲在积水边观察那些浮萍。拨开叶片,竟看见细如发丝的根须在水中舒展。这颠覆了我的认知——原来浮萍并非真正无根,只是将根系化作透明的诗意。这让我想起萍在另一首诗中写道:"莫道萍踪浅,水下有乾坤"。
突然意识到,自己这两年在每个暂住地养的多肉植物,何尝不是一种隐秘的扎根?阳台上的虹之玉、生石花,跟着我辗转三个城市,它们的根系早已穿透塑料花盆,在我生命里织出看不见的网。
三、暴雨中的定格瞬间
傍晚时分又降暴雨,积水漫过浮萍。透过雨帘,我看见那片青翠时隐时现,像极了手机相册里自动生成的"回忆"视频:广州塔下的自拍、杭州西湖的落日、北京胡同里的冰糖葫芦......所有碎片都在雨声中变得清晰。
萍的诗句在此刻有了新解:"萍水相逢处,尽是故园心"。原来我们带着无数个"临时"生活过的城市印记,早已在漂泊中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扎根。那些外卖地址里的门牌号,地铁站里背熟的换乘路线,深夜便利店店员熟悉的招呼,都是水面下无声生长的根须。
夜记
临睡前再看那片浮萍,发现它们已悄悄连成绿色的岛屿。电脑屏幕上,我正在修改的求职简历里,"居住地"一栏依然填着"暂居深圳"。但此刻突然明白,就像萍在诗末所写:"此身虽如萍,处处可清明"。或许真正的故乡,从来不在某个固定坐标,而在那些让我们愿意停留注视一片浮萍的瞬间里。
(全文共计约85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