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乡古诗中的秋日闲思
十月十五日 晴
清晨推开窗,凉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,这才惊觉萍乡的秋已深了。忽然想起昨日在《萍乡县志》中读到的古诗:"芦花浅水处,孤雁落霞时",短短十字竟将故乡的秋色勾勒得如此传神。
《萍乡秋兴》摘录
"稻浪千重黄欲坠,枫林一抹赤初燃。渔舟唱晚芦花白,恰是江南九月天。"
午后特意去了趟萍水河畔。果然见芦苇丛已褪去青翠,银白的花穗在风中摇曳如浪,几只白鹭时起时落。河岸的枫树尚带着几分羞涩,只在叶尖点染些微红晕,倒应了古诗里"赤初燃"的意境。三两个老翁坐在柳荫下垂钓,竹篓里偶尔闪过银鳞的微光。
暮色里的诗韵
夕阳西沉时,整条萍水河忽然变成鎏金的绸缎。忽然记起另一首萍乡古诗:"落日熔金水,归舟载月明",此刻眼前的景象竟与三百年前的诗句完美重合。对岸的炊烟袅袅升起,恍惚间仿佛看见古时的诗人也站在这个位置,用狼毫蘸着暮色写下那些流传至今的句子。
特别查证到明代萍乡诗人刘醇的《秋夜萍江即事》:"露白葭苍候,星稀月皎时。渔灯明灭处,犹唱竹枝词。"这些诗句就像时空隧道,让我触摸到这片土地绵延千年的诗意。
夜读有感
晚间重读《萍乡古诗选》,发现其中秋题材竟占三成有余。或许正是这方水土特有的:稻香与矿脉交织的沃土,婉约与豪放并存的文风,才孕育出如此独特的"萍乡秋韵"。合上书页时,窗外的月光正斜斜铺在砚台上,恍惚中竟想试着续写半联:"_____",却终究不敢唐突古人。只愿这份跨越时空的诗意,能永远流淌在萍乡的四季轮回里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