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菊黄蟹肥秋正浓——品读吃螃蟹的古诗有感

菊黄蟹肥秋正浓——品读吃螃蟹的古诗有感

一、秋窗读蟹诗

晨起推窗,见庭院菊花已缀金蕊,凉风捎来桂子清香,忽然想起昨日在《唐宋诗醇》中读到的螃蟹诗篇。取书重翻至李白《月下独酌》其四:"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。且须饮美酒,乘月醉高台。"不觉莞尔——诗仙竟将蟹螯比作道教金丹,这该是何等滋味才能引发的玄想?

二、诗海寻蟹迹

午后阳光斜照书案,我索性将古籍中关于蟹的诗句逐一辑录。陆游的"山暖已无梅可折,江清独有蟹堪持"道出冬日遗憾与秋日欣喜;苏轼的"堪笑吴兴馋太守,一诗换得两尖团"活现用诗换蟹的雅趣;最妙是唐彦谦《蟹》诗:"漫夸丰味过蝤蛑,尖脐犹胜团脐好",竟早将蟹膏蟹黄的优劣之争写入诗章。

(一)文人蟹事

这些诗句不仅写蟹之味美,更记录着文人食蟹的风雅。黄庭坚《次韵师厚食蟹》中"已摽黑介士,免助黄苗狞"用典精妙,将蟹螯比作武士黑甲;杨万里笔下"酥片满螯疑作玉,金穰熔腹未成沙"则似工笔画,连蟹肉纹理都描摹得淋漓尽致。

三、持螯溯古意

黄昏时分,父亲携回两篓阳澄湖大闸蟹。蒸蟹时香气盈室,我忽悟古人为何专在秋日咏蟹——《礼记》有云"稻熟蟹肥",原来食蟹本就是农耕文明对时令的虔诚礼赞。当母亲端上橙红如丹霞的螃蟹,配以姜醋黄酒,顿觉千年风雅穿越时空而至。

(二)舌尖风月

细细拆解蟹肉时,想起清人李渔自称"蟹奴",每年存钱专候蟹季;曹雪芹让薛宝钗咏出"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"的讽喻绝唱。这双螯八足的小生灵,竟在文人笔下承载着哲学思辨与人生况味。

四、灯下得真味

夜阑人静,重读徐似道《游庐山得蟹》:"不到庐山辜负目,不食螃蟹辜负腹",忽然了悟:古人咏蟹非止于口腹之欲,更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感恩。那些鎏金诗句里跃动的,是中国人对四时风物的细腻感知,是舌尖与心灵相通的生活美学。

今人食蟹多用工具八件,而古人格物致知,以竹筷银针也能品出天地精华。当我最后啜饮碗中蟹膏熬的粥时,窗外秋月正明,恍惚听见千年前白居易在太湖船头吟唱:"陆珍熊掌烂,海味蟹螯咸",原来古今饕客,同此明月光。

菊黄蟹肥秋正浓全诗

菊黄蟹肥秋正浓全诗 《饮酒·其五》 原文: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 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 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 一、衍生注释: 1. “结庐”:构筑房屋。这里表示居住。 2. “人境”:人世间。 3. “尔”:如此、这样。 4. “山气”:山间的云气。 5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