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艺字古诗中的春日絮语

晨起偶得

清晨推窗时,檐角挂着昨夜未干的雨珠,忽然想起《艺文类聚》中那句"云霞雕色,有逾画工之妙",古人竟将朝霞写得如此通透。我赶忙取出砚台,用毛笔蘸着未调匀的墨汁,在宣纸上歪歪扭扭临摹远处青山的轮廓。

市集见闻

午后逛西街市集,卖糖人的老伯用麦芽糖画出飞禽走兽,这手艺分明是《艺经》里说的"百工之艺,皆圣人之作"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盯着糖凤凰出神,让我想起王维《偶然作》里"宿世谬词客,前身应画师"的句子——或许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位艺术家。

茶肆听琴

在青云茶肆歇脚时,屏风后传来《梅花三弄》的琴音。弹琴人戴着青玉扳指,让我想起苏轼《琴诗》"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"的哲思。掌柜说这是位退休的戏曲演员,果然应了《文心雕龙》"艺者,道之形也"的论断。

夜读有感

晚间翻《古诗源》,看到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"盖文章,经国之大业"的朱批,突然理解为何古人把"艺"与"道"并称。窗外月光在砚池里碎成银片,我试着用毛笔捕捉那光影,墨色却在宣纸上晕开成远山的形状——这大概就是张彦远说的"意存笔先,画尽意在"吧。

今日方知,所谓"艺字古诗",不仅是书卷里的墨香,更是生活本身的行草。就像此刻砚台边沿凝结的墨滴,既照着台灯的光,也映着千年文脉的影。

四年级作文《我的语文老师》

倘若遇到不解的难题,她从不催促,只弯下腰,声音柔如絮语:“试试看,你的心思比花瓣还细呢。”这般点拨,融化了我心头的冰壳。最难忘那次作文竞赛前夕,我蜷缩在角落,畏惧着众人的目光。老师缓步而来,裙裾拂过地面,发出沙沙的轻响。她俯身,掌心覆上我的肩头,温热如春日暖阳。“笔尖下的勇气,比星光更亮呢,”她低语,眼神里盛满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