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船泊瓜州古诗的秋日随想日记

船泊瓜州古诗的秋日随想日记

十月十五日,暮色渐浓时

今日重读王安石的《船泊瓜州》,那句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”像一把钥匙,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我虽未曾亲临瓜州古渡,但诗句中的苍茫暮色与旅人愁思,竟与此刻窗外的秋景莫名重合。凉风穿过半开的窗,带着潮湿的草木气息,书页在指尖沙沙作响,仿佛千年前的樯橹声穿越时空,轻轻叩击心扉。

诗与景的交融

黄昏时分,我漫步至城市边缘的江畔。夕阳如一枚熟透的柿子,缓缓沉入远山背后,江面被染成流动的金箔。货轮鸣着低沉的汽笛驶过,波纹荡向岸边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现代船舶还是古诗中的孤帆。王安石笔下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盎然生机,在此刻化为秋日的沉静。芦苇丛在风中起伏,似在低语千年来的离别与重逢。我想,诗人停泊瓜州时,见到的或许也是这般水天一色的苍茫,只是那时没有霓虹倒映的粼粼碎光,唯有星月与渔火相伴。

时空的对话

坐在石阶上翻开日记本,墨迹在暮色中渐渐模糊。忽然觉得,写作与泊船有着奇妙的相似——都是寻找暂时靠岸的角落,整理一路的风浪与见闻。王安石将思绪凝练为二十八字的绝句,而我则用散乱的句子记录平凡一日。他感慨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,是对仕途与归隐的思索;我写下“秋深不知何处宿”,是对未来淡淡的迷惘。古今情感在此刻交织,原来人类最深切的孤独与向往,从未因时代更迭而改变。江水千年如一日地流淌,承载过多少诗人的慨叹,又将继续聆听多少旅人的故事。

灯火中的感悟

归家时路灯已亮起,窗台上那盆绿萝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突然读懂“绿”字为何被历代评家赞叹——不仅是色彩之绿,更是生机与希望的具象化。纵使秋意萧瑟,纵使人间有太多“数重山”阻隔,生命总能找到生长的方向。就像那艘停泊瓜州的舟船,暂歇是为更远的远航。今日以诗为镜,照见自己的微小与丰盈;以日记为舟,在时光之河中截取一片光影。若后人读到此页,是否也会在某个月夜,与此刻的我隔空相望?

合上日记时,窗外飘起细雨。雨丝斜织在玻璃上,将灯火晕染成星子般的光点。忽然想起古诗末句的明月,此刻虽被云层遮掩,但我知道它始终高悬——正如千百年来未曾断绝的诗心,永远照耀着人间此岸与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