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四日游日记300
第一天:跨海大桥与沈家门的夜
清晨从宁波出发,驶过蜿蜒的舟山跨海大桥时,窗外是一片苍茫的蓝。白色风车在群岛间缓缓旋转,如同巨型海鸟的翅膀。下午抵达沈家门渔港,空气里弥漫着咸腥的海风与烤鱼干的焦香。夜幕降临时,滨港路的海鲜大排档亮起霓虹,我们对着桅杆林立的渔船,品尝了葱油梭子蟹和清蒸带鱼。夜宿的民宿窗正对码头,枕着涛声入眠时,恍惚觉得自己成了暂居的渔人。
第二天:普陀山的梵音与潮音
乘早班船前往普陀山,海浪在船舷边绽开雪白的碎沫。紫竹林禅院香烟缭绕,虔诚的香客在观音像前合十叩拜。最难忘的是潮音洞——站在崖边看碧涛拍打礁石,轰鸣声如梵唱般涤荡心神。午后在千步沙漫步,细沙像绵糖般裹住脚踝,捡到的贝壳纹路宛若经文。傍晚返回本岛时,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,有僧侣的身影在光晕中渐行渐远。
第三天:东极岛的蔚蓝秘境
前往东极岛的航程颇有些颠簸,但见到“新世纪第一缕曙光”照射点的石碑时,一切疲惫都被海风吹散。青浜岛的石屋群依山而建,斑驳的墙垣爬满绿藤,渔民坐在门前补网,铜色的皮肤泛着光泽。在网红灯塔旁遇到卖海石花的老妪,她用带着浓重方言的普通话告诉我们:“这里的海水最蓝的时候,能照见前世哩。”夜晚吃着现捞的淡菜和蛏子,抬头看见银河垂落海面,星辰与渔火连成一片。
第四天:岱山盐田与告别
最后一日走访岱山盐田,棋盘般的盐池倒映着云影,工人用木耙推盐的动作像在书写大地之诗。博物馆里目睹千年晒盐史,忽然明白《天工开物》里“汲海炼雪”的意境。回程前特意买了包海盐,晶粒在指尖闪烁如微缩的浪花。列车启动时翻看四日拍下的三百张照片——普陀的香火、东极的星河、沈家门的渔火,都在车窗外交织成流动的画卷。这片星罗棋布的群岛,早已将它的潮汐刻进旅人的记忆脉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