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“翻手作云覆手雨”,小人嘴脸日记一则

“翻手作云覆手雨”,小人嘴脸日记一则

2023年10月26日 阴

天色灰蒙,一如我此刻的心境。杜甫先生那句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”,今日在我眼前上演了一出活剧,让我对诗圣的洞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,也让我对人性中那幽暗的角落,生出几分无奈的叹息。

午间的“晴空万里”

午休时,部门的陈君端着咖啡,笑容可掬地坐到我旁边。我们聊项目进展,他言语间满是推崇与肯定,将我近日的些许工作成果夸得天花乱坠。“这个项目没了你肯定不行,我是绝对支持你的!”他拍着胸脯,语气诚恳得让人无法产生任何怀疑。那一刻,窗外虽阴,我却觉得眼前仿佛晴空万里,觉得职场中能有如此“知己”,实属幸事。他甚至主动提出,下午的评审会上要力荐我的方案,为我争取更多资源。我心中暖意融融,几乎要将他引为挚友。

会上的“疾风骤雨”

然而,下午的会议,风云突变。当领导对我的方案提出一个颇为尖锐的质疑时,刚才还晴空万里的气氛,瞬间凝固。我正欲开口解释,一旁的陈君却抢先一步发言了。而他的话,与午间所言简直是云泥之别!

他语气沉重,眉头紧锁,仿佛经过了“深刻”的反思:“领导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,其实我一直也觉得这个方案有些部分过于激进,存在不小的风险。刚才和王兄(指我)私下交流时,我就委婉地表达过我的担忧,可能他理解得还不够充分……”

他“翻手”之间,便将午间的推崇之语全部抹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逻辑严密、看似客观的批评。他巧妙地将他曾“支持”过的观点,包装成我个人的“独断专行”,而他则成了那个始终“冷静”、“富有远见”的旁观者。那“覆手”之间降下的雨点,又冷又疾,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。我看着他那张此刻写满“忧虑”与“负责”的脸,几乎无法将之和午间那张热情洋溢的脸联系起来。杜甫的诗句像闪电一样劈入我的脑海——“翻手作云覆手雨”,原来如此!变化之速,演技之精,令人瞠目。

课后的“纷纷轻薄”

会议在一种颇为尴尬的气氛中结束。我的方案被要求大幅修改。散会后,几位平日关系尚可的同事围上来,七嘴八舌。

有的说:“你别往心里去,陈君也是就事论事。”——这是和稀泥的。

有的说:“哎,早知道他会这样,上次对李姐他也这样。”——这是事后诸葛亮的。

更有甚者,凑近了低声说:“其实我早就看出他这人了,以后离他远点。”——仿佛刚才在会上沉默不语甚至微微点头附和的不是他本人。

我看着他们“纷纷”开口,言语却轻飘飘的,毫无重量,既无真正的安慰,也无仗义执言的勇气,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轻薄”。我忽然明白了杜甫后半句“纷纷轻薄何须数”的深意——这样的人,这样的事,何其多也,——去计较、去数算,又有什么意义呢?只会让自己更加疲惫和失望。他们或许并非大奸大恶,但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,这种随时根据风向调整的表情与话语,构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、令人窒息的“轻薄”之网。

夜间的沉思

夜深人静,我记录下这一切。并非为了宣泄愤怒,愤怒已于下午耗尽。此刻,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观察与自省。

我反思自己,是否也曾因怯懦或利益,有过丝毫类似的“轻薄”?是否也曾下意识地选择过更利于自己的说辞?答案让我警醒。小人并非遥不可及的戏剧角色,他可能藏在每个人的阴影里,伺机而动。

同时,我也告诫自己,不必因此而对人性彻底失望。看清“翻云覆雨”的伎俩,是为了保护自己,而不是为了变成同样的人。更重要的是,要努力成为那种“厚重”的人——言语有分量,行为有准则,立场有坚守。即使这很难,即使会吃亏,但唯有如此,才能对抗那“纷纷”而来的“轻薄”。

日记的最后,再次感谢杜甫。他用一句诗,为世间无数小人画了一幅最传神的肖像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照妖镜和一份清醒剂。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今日,这“翻手为云覆手雨”的生动一课,我记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