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微古诗中的秋日闲思
十月十五日 晴
晨起推窗,忽见庭前梧桐叶落,方觉秋意已深。想起昨日读《翠微古诗选》中"山色翠微里,秋声黄叶中"之句,竟与眼前景致浑然相合,不禁莞尔。
一、诗境与实景的交融
午后携书至后山凉亭,翻开那本早已泛黄的《翠微古诗集》。微风拂过书页,沙沙作响,仿佛与诗中"秋风生翠微"的意境遥相呼应。远处层林尽染,近处溪水潺潺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诗描摹了景,还是景印证了诗。
"翠微横远岫,
白水绕孤城。
此中有真意,
欲辨已忘言。"
二、古今对话的瞬间
坐在石凳上细品这些诗句,忽然惊觉古人所见之"翠微",与我眼前这片山色何其相似。千年光阴流转,山峦依旧青翠,只是看山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。这让我想起《翠微古诗》序言中所说:"诗者,天地之心也。"
夕阳西下时,几只归鸟掠过天际,不由吟出集中另一联:"翠微深处有人家,落日孤烟带晚霞。"此刻方知,所谓经典,正是这种穿越时空仍能引发共鸣的文字。
三、日常生活中的诗意
返家途中经过菜畦,见老农正在采收晚秋作物。忽然明白《翠微古诗》中那些描写田园生活的篇章为何如此动人——诗不在远方,就在这寻常的劳作与收获之中。记得有首《秋日田家》写道:"翠微山下稻粱肥,豚栅鸡栖半掩扉。"
晚饭后整理今日所见所思,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,恰如诗集中"翠微夜月"的意境。忽然觉得,读古诗最大的收获,是学会了用诗意的眼光看待平凡的日子。
今日方悟:
翠微不仅在山色,
更在观者之心。
古诗不仅是文字,
更是生活的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