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美文诵读拥抱阳光——一个晴日的独白日记

美文诵读《拥抱阳光》——一个晴日的独白日记

晨光初醒

清晨六点半,窗帘缝隙漏进一缕金线,恰好落在眼皮上。我睁开眼,看见尘埃在光柱里跳着无声的圆舞曲。忽然想起今天要美文诵读《拥抱阳光》,便从枕边拿起那本淡黄色封面的文集。翻开扉页,主编的题记写着:“阳光从不索取,只予人温暖与生长。”窗外,麻雀在樟树枝头扑棱翅膀,仿佛为这段文字打着节拍。

阳台诵读时刻

端着温热的蜂蜜水坐在藤椅里,我开始朗诵那篇《拥抱阳光》。当念到“光的手指抚过大地,冻土便孕育出春的秘语”时,对面阳台突然传来轻轻掌声。抬头看见住三楼的老教师正在浇花,他隔着七米距离微笑颔首:“每天听你念文章,倒是让我想起教书时的晨读课。”我们隔着晨曦聊起艾青的《太阳》,他说八十年代曾在课堂上带学生朗诵这首诗,有个孩子总把“从远古的墓茔”读成“从远古的明星”,全班笑得东倒西歪。

光影交织的往事

诵读声引来更多回忆。我想起小学时总被要求站在讲台前朗诵,因为紧张,手心总是黏糊糊地攥着稿纸。有次读《海上日出》,把“终于冲破了云霞”念成“终于冲破了云瞎”,班主任忍着笑纠正:“太阳冲破的是云霞,不是云瞎,不然天空可就瞎了。”全班哄堂大笑,我却因此记住了这个绮丽的词汇。如今在无人监督的清晨自发诵读,反倒品出文字里深藏的韵味。

午间的光之宴

正午阳光最盛时,我带着文集去到河滨公园。垂柳的绿绦把阳光筛成碎金,洒在朗诵稿上像天然的荧光标记。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循声跑来,蹲在旁边听我读“向日葵的脖颈追着光旋转,像忠实的日晷指针”。她突然插话:“我们老师说过,向日葵晚上会偷偷转回去呢!”后来我们并排坐在长椅上分享草莓饼干,她教我唱幼儿园教的《太阳公公起得早》,童声清亮得如同被阳光洗过。

暮光里的回响

日头西斜时,我在夕照里重读《拥抱阳光》的末章:“当我们成为别人的光,自己便也活在光明之中。”忽然理解主编将这篇作为压轴的深意。收拾东西准备归家时,发现手机里有条未读语音。早晨遇见的老师发来一段《光的赞歌》朗诵,背景音里混着炒菜声:“小友,你今天的诵读让我翻出了三十年前的教案。”暮色温柔地包裹着楼群,某扇窗户里传来钢琴练习曲,叮叮咚咚敲打着光的余韵。

夜记

今夜台灯的光晕格外温润。重读日记里记录的种种,忽然明白美文诵读《拥抱阳光》真正教会我的,不是如何朗诵,而是如何打开心扉让光流淌进来。那些晨光里的尘埃、午后的童谣、暮色中的琴声,都是生活馈赠的光之碎片。当我们在文字里拥抱阳光,阳光便也透过文字拥抱了我们。此刻窗外月光皎洁,想来那也是太阳借给黑夜的温柔光芒——正如所有美好的事物,终究都彼此相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