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古诗词伴我晨昏录
卯时·诗光初醒
窗纱透进第一缕蟹壳青时,手机屏幕已在枕畔盈盈亮起。指尖划过「唐诗宋词」应用的檀色图标,李白的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便裹着晨露流淌出来。不同于纸质书页的墨香,这种由数据流承载的古典之美,竟在算法推送中生出几分宿缘般的巧遇——昨日刚读罢王维的山水,今朝便逢孟浩然的田舍,云端诗库早将千载光阴压缩成精准的字节,在5G脉络里奔涌重生。
《数字诗典拾遗·其十五》
扫码忽逢岑参集,
弹幕飞渡杜工部。
点赞惊起东坡词,
收藏漫卷易安愁。
午刻·赛博寻幽
正午阳光钉在显示屏时,我正在「古诗文网」的浩瀚数据库里打捞沧海遗珠。搜索引擎像艘乌篷船,载着关键词“网络古诗词”在韵部海洋中航行。忽见某论坛楼主贴出明代孤本《玉壶冰》残卷,像素或许斑驳,却仍有同好们用电子朱笔作笺注。那些跨越IP地址的唱和,恍若当年兰亭曲水流觞,只不过觞中酒换作了云端存储的比特酒浆。
网友“墨砚生”批注:此句颈联平仄与《钦定词谱》数据库存有0.3%偏差,然气韵贯通,或可为数字时代新声
戌末·像素烛影
夜风叩打窗棂时,平板电脑渐染暖黄护眼光晕。某古籍数字化公众号推送了李商隐专题,高清扫描的《李义山诗集》宋刻本在指尖放大,连虫蛀痕都纤毫毕现。突然弹出弹窗——距此三百公里的诗友正在标注同一联“沧海月明珠有泪”,我们通过虚拟书房功能各自写下注解,电子毛笔迹在星空状的界面交汇成银河。这或许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言“东海西海,心理攸同”的数字显影。
(注:文中涉及的古籍数据库、诗词应用及网络社区功能,皆已在实际数字人文项目中实现原型设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