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经典诵读文章论语感悟日记:在经典中寻找生活的智慧

《论语》感悟日记:在经典中寻找生活的智慧

晨读《学而》篇的启示
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,我翻开泛黄的《论语》诵读本,第一章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"的字句跃入眼帘。这句话从小听到大,但今天却有了新的感悟。孔子强调的不仅是学习,更是"时习"的实践智慧。这让我想起上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——正是因为没有及时复习专业知识,才导致方案出现纰漏。

经典与现实的碰撞

读到"吾日三省吾身"时,我不禁放下书本,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的三项反思:1.晨会时是否认真倾听同事发言;2.午餐是否浪费粮食;3.下班前是否整理好明日工作清单。《论语》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日常忽略的细节。特别是"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"这句,让我审视自己最近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。

午间诵读的深层思考

午休时重读"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",突然理解到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。上周接手的新项目,我一直在抱怨难度大,却忘了寻找其中的乐趣。下午我尝试用"乐之"的心态重新梳理流程,果然发现了几个创新点。这让我明白经典诵读不是机械重复,而是要在生活中体会、验证。

黄昏时分的践行记录

傍晚路过小区花园,看见邻居老人在吃力地搬花盆,立即想起"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"的理想。主动上前帮忙后,老人感激的笑容让我真切体会到践行经典的快乐。回家后,我把《论语》中关于"仁"的章节抄写在便签上,贴在办公电脑旁,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仁爱之心。

夜读后的总结升华

临睡前整理今日的诵读笔记,发现《论语》的智慧贯穿全天:晨起时的学习态度、工作中的专业精神、人际交往的仁爱之道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部经典能流传两千多年——它揭示的是永恒的人性真理。合上书本,我在日记末尾写下:"明日继续诵读《为政》篇,期待新的体悟。"这或许就是经典诵读最美的意义:它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,而是照亮现实生活的明灯。

第21本_曾仕强【论语的生活智慧】

第一部分 第2节:前言(2) 〔生活智慧〕 (一)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,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,以及官能上的刺激。 (二)要获得内心的快乐,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。自我修持,以期早日获得孔门三乐。 活。 〔建议〕 在日常生活中,培养孔门三乐的情趣,使自己更受欢迎,也更加有价值。读《论语》却 得不到生活的乐趣,那就白...

曾仕强:《论语的生活智慧》

曾仕强:《论语的生活智慧》曾仕强:《论语的⽣活智慧》〔原⽂〕五、⼦⽈:「道千乘(shèng)之国,敬事⽽信,节⽤⽽爱⼈,使民以时。」〔主旨〕治国必须遵循正当的道理。〔注释〕(⼀)「道」同「导」,意思是领导、治理。(⼆)「千乘之国」拥有千辆以上的兵车,在当时算是⼤国。(三)「敬...

曾仕强:论语的生活智慧

曾仕强:论语的生活智慧 子曰:「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〔主旨〕孔子主张修德为先,除此之外,还要利用时间求取学问。〔注释〕(一)「弟子」指为人弟妹或子女的后生晚辈。(二)「泛」是广泛、普遍的意思。(三)「文」指诗书六艺。〔今译〕孔子说:「年轻人在家要孝顺...

曾仕强【论语的生活智慧】:无求备于一人

曾仕强【论语的生活智慧】:无求备于一人 十、周公谓鲁公曰:“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。”【今译】周公告诫他的儿子说:“君主不遗弃他的亲族,不使大臣怨恨不听信他的意见。老臣、老亲友如果没有大恶,不可遗弃。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。”【引述】“不施”,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