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影斑驳处,见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之坚韧
癸卯年冬月廿三 晴而有风
晨起推窗,一股凛冽的寒气迎面扑来,院中那丛翠竹在风中摇曳,发出簌簌的清响。日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洒在竹叶上,落下满地斑驳的碎影,恍若一幅动态的水墨画。我忽然记起郑板桥那首名诗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此情此景,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活了过来,敲击着我的心扉。
一、所见之竹
我搬了一张木椅,坐在书房窗前,静静地凝视着它们。竹竿挺拔,节节分明,纵然是深冬时节,依旧一身翠衣,不曾有半分凋零的意向。风越来越大了,竹枝被吹得弯下了腰,但风势稍歇,它们便又立刻弹回原状,恢复挺立的姿态,一遍又一遍。这不由得让我深思,我们所追求的“坚韧”,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品质?是永不弯曲吗?观竹方知,并非如此。竹之坚韧,恰恰在于它懂得在强大的外力面前适度地弯曲,以柔克刚,化解压力,但它的根基从未动摇,它的目标始终是向上生长。这种“柔中带刚”的智慧,远比一味地硬碰硬要深刻得多。
二、所感之竹
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,一个“咬”字,何等有力,何等决绝!它不仅仅是抓住,更是将自身的生命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,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信赖。我的生活、学业乃至未来的梦想,是否也有这样一座可以“咬定”的“青山”呢?或者说,我是否找到了值得我如此坚守的东西?竹子的根系在看似贫瘠的岩石中蔓延,寻找滋养,这启示我,根基的稳固不在于环境的优劣,而在于自身是否努力向下扎根,汲取养分。人生的“破岩”之处,或许正是磨练我们心性的最佳道场。
三、所悟之竹
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,这或许是对生命韧性最美的诠释。磨难与击打,并非是生命的悲剧,而是其之所以强大的序章。每一道风霜留下的痕迹,都成为了竹子身上坚硬的竹节,标志着它又一次战胜了困难,完成了升华。反观自身,常常遇到一点挫折便心生倦怠,欲打退堂鼓,与这迎风而立的青竹相比,实在惭愧。它无言,却已道尽一切生命的哲学:真正的强大,不是没有眼泪,而是含着眼泪依然选择奔跑;不是从未弯曲,而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挺直。
暮色渐合,竹影与暮光交织,更显苍劲。我合上日记本,心中却豁然开朗。郑板桥借竹言志,而我今日观竹省身。它教会我的,并非要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完人,而是要做一个如竹般的“韧”者——根基稳固,心怀目标,能屈能伸,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。愿我能将这份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精神,内化为自己的筋骨,在面对人生的万千气象时,总能保持一份翠色盎然的坚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