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竹影婆娑:一首古诗中的夏日独白

2023年7月15日 晴

清晨推开窗,院角那丛翠竹在晨光中摇曳,忽然想起郑板桥那首《竹石》:"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"这二十八字像竹叶上的露珠,倏地滚落进心田。

一、古诗里的竹魂

午后在古籍馆翻到《全唐诗》,发现咏竹诗竟有四百余首。王维在辋川别业写"独坐幽篁里",苏轼贬黄州吟"疏疏帘外竹",而我最爱白居易《池上竹下作》中"水能性淡为吾友,竹解心虚即我师"的意境。这些诗句像竹节般在书页间生长,让泛黄的纸张都沁出青翠。

二、现实中的竹韵

傍晚散步时特意绕道竹林小径。夕阳给每片竹叶镀上金边,风过时沙沙作响,恰似杜甫笔下"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"的韵律。突然领悟到古人为何总将竹与君子并提——那中空的茎干藏着天地正气,正如苏轼所言"可使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"。

三、竹与我的对话

夜读时窗外竹影爬上案头,恍惚听见它们用李贺《竹》的诗句与我交谈:"入水文光动,抽空绿影春。"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,大雪压弯竹枝却终未折断,不正应了韦应物"凌冬不改青"的赞颂吗?此刻终于明白,古人咏竹非为风雅,而是寻找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媒介。

合上日记本前,月光已为竹丛披上银纱。忽然想仿效古人题壁,在窗玻璃的雾气上写下:「夜深知竹语,晨起见君心」。这大约就是千年竹诗穿越时光,在今夜给我的温柔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