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竹影婆娑:一日闲记》
晨起观竹
清晨推窗,忽见院角几丛翠竹在微风中摇曳,不禁想起苏轼《於潜僧绿筠轩》中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句子。竹枝上宿露未晞,晶莹如缀,恰似王维《竹里馆》所绘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幽静意境。
竹韵小记
午后携书坐于竹下,叶影斑驳落于纸页,沙沙声里竟读出郑板桥《题画竹》中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倔强。新笋破土三寸,裹着褐衣昂首向天,恍若杜甫《严郑公宅同咏竹》中“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”的鲜活模样。
暮色竹思
夕阳将竹影拉得修长,李白《慈姥竹》中“翠色落波深,虚声带寒早”的凉意渐起。忽见竹节处有蚁群列队而行,恰应了白居易《池上竹下作》中“水能性淡为吾友,竹解心虚即我师”的禅机。夜风过时,整片竹林化作李商隐《湘竹词》里“万古湘江竹,无穷奈怨何”的墨色涟漪。
今日方知,古人咏竹非独爱其形,更慕其“未出土时先有节”的品格。这青青翠竹,原是立体的诗行,岁寒三友中最谦逊的哲人,以空心丈量天地,用劲节书写春秋。韩愈《新竹》云“箨落长竿削玉开”,此刻月光正将竹叶的剪影,刻满我素白的日记本。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