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端午时节忆屈原,粽香龙舟竞渡天

端午时节忆屈原,粽香龙舟竞渡天

一则端午日记

五月五日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清晨醒来,空气中已然弥漫着淡淡的粽叶清香,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。我不禁想起那句古诗: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”此情此景,正是古诗的鲜活写照。锅中蒸腾的热气,裹挟着糯米、红枣与豆沙的甜香,仿佛将千年的传统都浓缩在了这一方灶台之上。

午后,与家人一同前往江边。江岸早已人声鼎沸,彩旗招展。但见江上龙舟竞渡,鼓声震天,桡手们齐声呼号,奋力划桨,舟似蛟龙出水,破浪前行。这壮观场面,令我不由吟出唐代张建封的《竞渡歌》:“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。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。”诗的磅礴气势与眼前的激烈角逐完美交融,历史的回响与现时的欢腾在此刻重叠。每一滴飞溅的浪花,似乎都闪烁着屈原不屈的魂灵。

归家途中,见家家户户门楣皆插艾草与菖蒲,那特有的清苦气味驱散了夏日的闷热,也驱邪避瘟。父亲为我手腕系上五彩丝线,谓之“长命缕”,寓意祈福纳吉。此般习俗,恰如宋人苏轼词中所云:“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”这些古老的风物,并非仅是形式的传承,更是情感的寄托,是家族与民族记忆的纽带。

夜晚,品尝着蘸糖的凉粽,凭窗远眺。思绪飘向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畔。想起屈原,那位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的诗人。他的忧患、他的理想、他的绝望,最终化作了端午最深沉的内核——那份对家国天下的深情与责任。龙舟是寻找,粽子是祭奠,而艾草则是永不消散的思念。这个节日,因他的诗与魂而超越了简单的民俗,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,一种精神的传承。

今日,粽香依旧,龙舟竞渡依旧。我们在延续古老仪式的同时,更应读懂背后的文化密码——那是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执着,是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的坚贞。端午之意义,不仅在于口腹之娱与耳目之乐,更在于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。它提醒着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对家国的热爱、对正义的追求、对美好的向往,永远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最为珍贵的部分。

端午时节忆屈原作文

端午时节忆屈原作文 篇1 “节分难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。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。包粽子、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相传,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。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...

端午节快乐祝福词

含义解释:儿时端午包粽,家人齐动手,欢乐满溢。如今成家传承,和孩子互动像纽带。家庭如粽,紧实和睦。愿大家在节日感受温馨,家庭幸福长久 。11. “年年端午风兼雨,似为屈原陈昔冤。”以前端午下雨,总觉得是老天在为屈原鸣不平。现在明白这是对他的怀念。祝你端午安康,铭记历史,心怀感恩!含义解释:过去...

唉等一下就端午节的由来作文

端阳之日,江畔鼓声震天,龙舟竞渡如蛟龙出水。家家户户悬菖蒲艾草,蒸粽飘香,孩童腕系五彩丝缕,喧嚷间透出千年积淀的烟尘。人说此节为悼念屈子,然细究其源,却如雾里看花,虚实难辨。战国时,楚大夫屈原怀才不遇,抱石沉汨罗。百姓闻之,恐鱼虾噬其躯,遂投米粽于江。后世传颂,竟成定论。然考诸典籍,...

优秀端午节英语作文:端午时节忆屈原

从此,划龙舟、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,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。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。一个民族,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...

古典文化鉴赏400字作文

行走人世,古典文化如老树的根须,深深扎入土壤,滋养着民族的脊梁。端午时节,欗叶裹糯米,结成三角粽子,红枣点缀其间,似赤心暗藏。遥想屈子投江,汨罗水浊,后世投粽以慰忠魂。龙舟竞渡,桨影翻飞,呐喊如雷,却难掩今人饕餮粽香时,忘却了那份抱石沉江的苍凉。又见舞龙,布龙蜿蜒,荷花龙绚烂,板凳龙腾跃。...

品尝粽子,写出它的可贵之处作文

端午时节,粽叶包裹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轻轻剥开碧绿的叶片,晶莹的糯米如同珍珠般闪耀,一口咬下,软糯与馅料的鲜美交织在舌尖。这小小的粽子,不只是节日的习俗,更是沉淀千年的珍贵馈赠。它的可贵,源于厚重的文化传承。龙舟竞渡的鼓声中,屈原投江的悲壮故事仿佛随粽香飘荡,每一粒糯米都凝结着对忠义的缅怀。竹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