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端午忆旧:端午古诗中的情怀与记忆

端午忆旧:《端午》古诗中的情怀与记忆

一、诗中的端午

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”每每读到《端午》古诗中的这两句,总能勾起我对端午节的无限遐想。端午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一种精神的寄托。诗中提到的屈原,他的爱国情怀与悲壮命运,为这个节日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。

二、童年的端午记忆

小时候,端午节总是热闹非凡。清晨,母亲会早早起床,将艾草挂在门楣上,说是可以驱邪避瘟。厨房里飘来粽叶的清香,那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,糯米中裹着红枣或豆沙,咬一口,满嘴香甜。父亲则会带着我去河边看龙舟比赛,锣鼓喧天,呐喊声此起彼伏,那场景至今难忘。

三、端午的习俗与寓意

《端午》古诗中提到的“菖蒲酒美清尊共”,让我想起家乡的菖蒲酒。老人们常说,端午喝菖蒲酒可以祛病延年。而五彩丝线缠绕的香囊,则是孩子们的最爱,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。这些习俗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古人对健康与幸福的美好祈愿。

四、端午的文化传承

如今,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日庆祝。读《端午》古诗,仿佛能穿越时空,与古人对话。诗中的每一句,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,不要丢掉传统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节日,来沉淀心灵,回归本真。

五、结语

“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《端午》古诗的结尾,带着淡淡的哀伤与无奈。但我想,屈原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,而端午节,正是我们纪念他、传承他精神的最好方式。愿每一个端午,我们都能在粽香与诗韵中,感受这份古老而深沉的文化情怀。
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