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立秋的古诗

《立秋的古诗》——凉风至的日记随想

2023年8月8日 晴转多云

今日翻到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"立秋,七月节...凉风至"的句子,忽然惊觉窗外梧桐叶已开始泛黄。古人写立秋的古诗总带着微妙矛盾——既欣喜于"凉风至"的解脱,又叹息"一叶知秋"的怅惘。

晨起读诗

清晨泡了菊花茶,重读杜牧《早秋》:"疏雨洗空旷,秋标惊意新"。雨后的空气确实不同了,蝉鸣声里混进了蟋蟀的吟唱。想起去年此时抄录的范成大《立秋》:"岁华过半休惆怅,且对西风贺立秋",突然理解这种强行豁达——就像今早母亲执意要按老家习俗让我啃秋桃,黏腻汁水沾满手指时,竟真尝到些丰收的甜味。

午后见闻

菜市场里已有卖菱角的老农,箩筐上还沾着露水。卖西瓜的摊主在吆喝"最后三天",而隔壁摊位的山楂糖雪球却排起长队。最动人的是巷口修鞋匠王大爷,他戴着老花镜在补一双儿童凉鞋,塑料鞋带上还粘着融化过的冰淇淋渍,这场景比任何立秋的古诗都鲜活。

夜观天象

入夜后特意没开空调,纱窗外流进来的风果然带着刘禹锡笔下"暑退九霄净,秋澄万景清"的透彻。阳台上种的薄荷开始结籽,摘几片泡水时发现月季竟冒出新芽。这大概就是白居易《立秋夕有怀》里"露簟色似玉,风幌影如波"的现代版——空调被换成亚麻席,摇曳的不是纱帐而是投影仪蓝光。

临睡前看到朋友圈有人晒"秋天的第一杯奶茶",哑然失笑。千年前的立秋古诗还在提醒我们:真正的季节更替藏在晒蔫的紫薇花瓣里,在突然变脆的黄瓜口感中,在需要披件薄衫的黄昏时分。这些细微知觉,比任何商业仪式都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