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立秋散文随笔日记:初秋的私语

立秋散文随笔日记:初秋的私语

八月七日的独白

晨起推窗,忽觉风意不同往日。翻阅日历,方知今日立秋。虽暑气未消,空气中却已掺入一丝极淡的清气,仿佛天地在炽热中悄悄松动了一个关节,透出些微凉意来。古人云“一叶落而知天下秋”,此刻窗外梧桐依旧苍翠,但我知道,季节的转轮已无声碾过夏的脊背,开始了它向深邃之处的滑行。

午后的光影游戏

日头偏西时,光线变得格外有趣。它不再如盛夏那般垂直、猛烈、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权,而是斜斜地穿透纱帘,在书案上投下纤长而温柔的影子。这光影竟有了形状和重量,仿佛可以触摸。一片被虫蛀了洞的梧桐叶落在阳台上,叶缘已泛起极细微的黄晕,像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笺,边缘因跋涉而微微卷曲,预告着一个丰饶而终将走向凋零的故事。案头冰镇的绿豆汤,喝来竟比昨日多了一分沁人心脾的意味,或许不只是因为冰镇,更是因为心底已知这是暑日的尾声,饮之便带上了几分惜别与尝新的复杂心境。

“立秋”二字,在舌头上轻轻一碰,便觉有种爽利干脆的声响。它不似“立春”那般充满萌动的希望,也不似“立冬”那般凛然宣告庄严的寒冷。它是含蓄的,是过渡的,是一位谦逊的报幕员,悄然告知一场盛大狂欢(夏季)即将谢幕,另一场深邃的剧目(秋季)正缓缓拉开帷幕。

向晚时分的思绪

傍晚散步,蝉鸣似乎也变了调门。夏日的蝉声是撕心裂肺的、不管不顾的呐喊,而此刻的鸣叫,却仿佛掺入了些许嘶哑与迟疑,声调拉得更长,间歇也更久,像是在练习一首还不甚熟练的、关于离别的挽歌。天际的云彩堆叠得极高,形态也愈发清瘦疏朗,不再是夏日那等浑厚浓重的积雨云了。晚风拂过臂膀,终于带来了一丝确凿的凉意,不是夜凉,而是秋凉,它钻进毛孔,提醒人季节确已更迭。

归来提笔,记录这立秋一日之琐碎感知。节气之于中国人,从不只是历法上的刻度,它更是一种生活的韵律,一种与天地万物同步呼吸的古老节拍。它提醒着我们放慢奔波的脚步,去凝视一片叶颜色的渐变,去倾听一阵风温度的转场,去品味一碗汤滋味背后流转的时光。立秋,是夏的豪放挥洒后,秋的沉静思索初露端倪的时刻。它告诉我们,最热烈的绽放之后,生命将步入另一重境界——那是由繁入简、由外而内、收获沉淀并终将归于宁静的旅程。于此初秋之夜,心似乎也随着这节气,沉淀下些许喧嚣,预备好迎接那一片高远清澈的秋光了。

立秋记忆散文随笔

立秋记忆散文随笔 (一)立秋了,潮热渐去,早晚清凉起来。坐在窗前,品一杯香茗,吹着微凉晚风,看雨后彩虹与天边落日,一种恬静油然而生,不觉竟有了挥毫的冲动。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宵。”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秋词》,写于被贬之后,却丝毫没有落寞、悲凉之气,反倒充满了积极乐...

立秋随笔散文

立秋随笔散文 【篇一】立秋随笔散文 夏,告别了天与地火辣辣的对白,冲动的阳光躲进了开裂的瞳孔。不再挚热了吗?这是大地的呼唤。收敛起那锋芒毕露的言词吧,容易将世俗的眼睛灼伤。因为,秋,正以雨的方式款款而来,柔情万种。风不再狂躁,微尘不再飘渺,小草不再低吟;天空变得清澈而高远,河流变得绵长而留情...

立秋随笔散文集合7篇

立秋随笔散文篇1 夏,道别了天与地火辣辣的对白,冲动的阳光躲进了开裂的瞳孔。不再挚热了吗?这是大地的呼喊。收敛起那锋芒毕露的言词吧,简单将世俗的眼睛灼伤。因为,秋,正以雨的方式款款而来,柔情万种。风不再狂躁,微尘不再飘渺,小草不再低吟;天空变得澄澈而高远,河流变得绵长而留情,心归于安静。风,...

立秋吃饺子散文随笔

二姑认回家来的时候,正好是那一年的立秋。奶奶坐在炕上,听着母亲及大娘、婶子、大姑说着二姑要回来的话,那会儿我10岁,略懂不懂的对弟弟妹妹们郑重的说:我们要有一个新姑姑了。快到中午的时候,70多岁的奶奶下炕,执意不让任何人陪着,一个人到了村口等二姑。向来是奶奶心头肉的我,获准陪着奶奶一起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