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秋菊的古诗:一丛寒菊比琼华

秋菊的古诗:一丛寒菊比琼华

秋日赏菊记

清晨推开窗,一阵凉风裹着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。院角那丛秋菊不知何时已悄然绽放,金黄的花瓣上还缀着几滴露珠,在朝阳下闪烁着晶莹的光。忽然想起李商隐那句“一丛寒菊比琼华”,此刻方觉古人诚不欺我。

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”——李商隐《菊花》

菊韵千年

午后携《全唐诗》坐于菊畔,发现咏菊之作竟有百余首。王维写“耐寒唯有东篱菊”,元稹叹“不是花中偏爱菊”,而黄巢那句“冲天香阵透长安”最是磅礴。这些诗句像穿越千年的信笺,将不同时代的秋思串联起来。手指抚过花瓣时,忽然惊飞一只蓝翅蝴蝶,恍若某个诗人魂魄的化身。

草木有本心

暮色渐浓时,邻居老伯来赏菊。他说起年轻时在开封看到的菊展,层层叠叠如宝塔的“十丈珠帘”,雪白卷曲的“玉翎管”,还有稀有的绿菊“春水碧波”。说着从布袋里掏出本泛黄的《菊谱》,扉页题着“宁可枝头抱香死”,墨迹已晕染了三十年。我们借着路灯翻看那些工笔绘制的菊图,夜露不知不觉浸湿了书页。

归家后提笔记下今日所见:菊花从来不只是植物,她是陶渊明的酒友,李清照的知音,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钗。那些花瓣里蜷缩着整个秋天的月光,每片叶子都拓印着某位诗人的指纹。当我在日记本上写下“琼华”二字时,窗外的菊花忽然在风中点了点头。

暗香浮动

临睡前又去看了次菊花。月光下的她褪去白日华彩,显出几分清寂之美。想起苏轼《赠刘景文》中“菊残犹有傲霜枝”的句子,突然明白为何古人总把菊与君子并称。此刻虫声唧唧,花影婆娑,竟分不清是人在赏菊,还是菊在阅人。合上日记本时,一缕冷香固执地萦绕在腕间,像某个未写完的韵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