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窗风雨夕:一场古诗里的秋雨日记
十月廿三 雨
晨起推窗,冷雨正淅沥敲打着梧桐,蓦然想起曹雪芹《秋窗风雨夕》中"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灯秋夜长"的句子。这绵密的雨丝,竟把整座城市织进了古诗的意境里。
一、檐角听雨
青黑的瓦檐垂下水帘,让我想起李商隐"留得枯荷听雨声"的孤寂。撑伞走过小区池塘,残荷果然耷拉着脑袋,雨滴在焦黄的叶面上碎成珍珠。几个孩童故意踩进水洼,溅起的笑声惊飞了避雨的麻雀——这倒比古诗里"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"的萧索多了几分生气。
二、书斋品雨
午后煮茶重读《红楼梦》,黛玉那句"已觉秋窗秋不尽"忽然有了实感。玻璃窗上的雨痕扭曲了远处的楼影,宛如仇英水墨里晕染的远山。案头苏轼《定风波》词笺被风吹起,"莫听穿林打叶声"的墨迹在潮湿空气里愈发清晰,八百年前的雨声与此刻的雨声,在宣纸上交织成永恒的回响。
三、暮色问雨
黄昏时雨势渐猛,路灯在积水里投下碎金般的光斑。这场景颇似陆游"夜阑卧听风吹雨"的意境,只是铁马冰河换作了汽车鸣笛。手机弹出天气预报:明日仍有多云。想来纳兰性德写"风淅淅,雨纤纤,难怪春愁细细添"时,大约也这般凝视过欲晴还雨的苍穹吧。
今日这场秋雨,像一页被反复誊抄的诗笺。古人笔墨里的凉意穿透时空,将钢筋森林也染上梧桐夜雨的古典情怀。或许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藏着对秋雨的特殊感应,那是文化基因中无法稀释的、属于汉字的湿润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