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秋月清辉照我心——夜读古诗有感

秋月清辉照我心

——夜读古诗有感

今夜推开窗,忽见一轮秋月悬于墨色天幕,皎洁如霜。这景象让我想起书架上那本泛黄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便取来随手翻阅。当指尖停在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的"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"时,窗外的月光忽然变得格外温柔。

一、古今明月遥相映

古人观秋月,总带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诗意。李白"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"的孤傲,杜甫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的乡愁,苏轼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的祝愿,都在这清冷的秋光里沉淀千年。此刻我的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,仿佛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"秋月照高林,流光正徘徊"
"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"

二、城市里的月光记忆

现代都市的霓虹常常淹没月光,但今夜它却倔强地穿透23楼的玻璃幕墙。这让我想起儿时在乡下的秋夜,祖母摇着蒲扇讲述"嫦娥奔月"的故事,庭院里的桂花香与月光交织成金色的网。如今钢筋森林里的月光虽淡,却因古诗的浸润而显得格外珍贵。

三、月光下的自省时刻

秋月自古被赋予澄明意象,王昌龄说"明月心可鉴"。在这银辉里整理近来的思绪:工作的焦虑是否如李白所言"人生在世不称意"?与友人的争执可否"相逢一笑泯恩仇"?键盘上停滞的小说能否如这满月终得圆满?月光不语,只将斑驳树影投在墙面上演着皮影戏。

合上古籍时已是凌晨,月亮西沉前在书脊镀上最后一道银边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偏爱咏月——这悬于九天的明镜,永远冷静映照着人世悲欢。秋月古诗里的意境,原是要用一生去慢慢参透的功课。

搁笔望向天际,不知千年后的某个秋夜,是否也会有人对着同样的月光,读到我今夜写下的这些文字?